15路驿站-有趣,有答案!

15路驿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有料 >

东楼公,东楼公世系图

来源: www.15lu.com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7 17:13:19

姓楼的祖先是谁

楼姓是黄帝裔孙中的一支。那么为什么黄帝姓姬而我们却姓楼呢?这里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据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姬,原为有熊国君,其母姜氏生帝于轩辕,故又称有熊氏或轩辕氏。帝娶姚王女为后,四妃25子,得姓者24人。传至五世孙禹(黄帝—昌意—颛顼——鲧——禹),尧帝禹为姓,号夏后氏。后因治水功高,舜帝把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即位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至黄帝的18世孙履癸即夏桀,因在位不道,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其子仲和、仲礼,为避乱,讳姓,驾娄姓,隐会稽依禹陵而居,并严遵祖训:子孙誓不仕商,商朝600多年中,娄姓无一人为官。商亡周兴,周成王祚位,求先王夏禹之后,币聘隐居会稽的禹祖之27世孙云衢归朝,添一木于娄傍,改娄姓为楼姓,称东楼氏,号东楼公,封于杞国,拜议齐侯。故云衢祖为我楼氏得姓之鼻祖。逾352年,云衢公的9世孙天凤祖,从周平王东迁洛阳为都,君号东周,臣得东楼,封为洛阳郡公,亦号东楼公,然此非得姓之东楼也。有人以为自己姓东楼,这是一种误解。至此,楼姓,先由姬而,由而娄、由娄而楼,已四易其姓了。与此同时,随着居住地域的变迁等原因,楼姓之郡望也多有变化,由最早的谯国郡(因夏朝建都于安邑,一说谯城)而会稽,而杞国,而洛阳,又因楼氏聚居东阳(相当于今金华辖区)众多而称东阳郡者。南宋绍兴年间,图南祖受封为祥符开国男,嗣后,东门一支又称为祥符郡了。上述经过说明,每个姓氏及其郡名的由来和发展,都有他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规律的。

楼姓迁徒略述

自周成王云衢祖为楼姓,爵封邑双后,楼姓后裔除了迁居杞国外,仍聚居于会稽,由会稽分迁外地者甚众。如商外丙4年,天才祖由会稽迁居于暨阳街亭,后来天才祖的16世孙天鸾公父子也于平王16年迁至街亭,其后裔又迁至东阳磉子;周慎靓王5年(前316年)宝祖迁居河东(今山西西南部);汉元帝永光3年(前41年),会稽大公父子迁居萧山县。重玉祖于汉永建6年(公元131年)御葬乌伤香山之原以后,其次子良祖于汉桓帝延熹之癸卯(163年)自会稽来乌伤庐墓定居。自良祖定居乌伤以来的1840多年中,楼氏子孙枝繁叶茂、瓜秩绵绵,因种种原由迁徒各地者不胜枚举。据不完全正确的统计,迁往省外的就有23支,迁至省内各县、市的有82支,至于市内分迁的则多达178支,目前全市楼姓聚居的自然村有150多个(不含零星散居者),全市做宗谱的大族就有22家。具体迁徒情况,可参阅《义乌楼姓境内迁徒简表》和《义乌楼姓境外迁徒简表》,具体恕不赘述。关于分迁的原因,可从中归纳出如下几种:

一、为发展生产而拓宽进取者;

二、因工作(含为官、经商等)而就地定居者;

三、因婚姻而迁居者;

四、为避乱而迁居者;

五、留恋祖居而回迁者也屡见不鲜;

六、其他原因。

具体原因因《简表》上多有注明,故不细述。

楼与娄的关系浅析

楼姓原为娄姓,自周成王云衢祖改娄姓为楼姓已有3100多年了,但其后裔中至今仍有姓娄的,这并不奇怪。如尧帝禹祖为姓迄今已4000多年了,可是绍兴市郊现在不是还有一个1000多人姓村吗?同样,周成王云衢祖“娄旁添木为楼”以后,一部分人仍以娄为姓就不足为奇了。另据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百家姓》中记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于(古县名,故址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杞国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县西南),遂以地名为姓,称娄氏”。或云,杞国被楚国兼并而亡以后,许多楼氏子孙复改为娄姓而散居各地,此说亦不无道理。

人们对自己的姓氏历来是十分严肃的,但古人也有“姓随人便”之说,这在我们楼姓中就有两个突出的例子。唐长寿2年(693),由宰相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的娄师德,是鄞县楼仲书祖的11世孙,而仲书祖是重玉公的11世孙,于南朝宋大明6年(462)从义乌迁往鄞县的。师德因官从鄞县迁居县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后称娄姓,彼处娄姓聚居甚众,有《开封通许县娄氏宗谱》可证。另据嘉庆《义乌县志》载:“娄幼瑜,一名嘉,字季玉。吴侍中(楼)元6世孙。聚徒教授,不应征辟,为临川王映所叹赏。著《礼记捃拾》三十卷,《礼记摭遗别记》一卷,《文集》六十六卷“,堪笔名义乌一代文宗。幼瑜祖明明是楼氏后裔却成为娄姓了。关于这个问题,宋宣献公钥祖在《挽娄忠简公机诗》中,有“得姓共东楼”句,可见在宋前辈,原以楼、娄为同姓也。至于邾娄国之后的娄,与我们东楼后裔的楼或娄不可混为一谈。对此,我楼氏先贤已多有阐述。

东阳楼氏家族简介

    作者: 江南一楼

      中华楼氏后裔,源出大禹,本为姒姓。商灭夏,汤放桀。桀子仲和、仲礼出走,隐居会稽,易姒为娄。西周武王灭商,访大禹三十五世孙娄云衢,封于河南杞县。武王封娄云衢为谏议齐侯时,曾当着大臣的面对他说:“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因赐姓为“楼”。又因娄云衢世居会稽,故号“东楼公”。

          现东阳楼氏基本上是葬于义乌香山的大禹七十六世孙楼重玉(64~131)的后裔。

        东汉末年,楼重玉征战有功,封太师,御葬乌伤(今义乌市)香山。二子良骥、良騧。良骥居会稽,次子良騧携子楼泰香山庐墓守孝,定居义乌。泰子楼苗于东汉建安廿一年(216)徙居义乌东门。

          楼苗长子楼恭后裔楼蓉(683-767)从义乌东门迁居东阳,楼苗幼子楼徽晚年隐居长安。

      (一)  杞国东楼岘阳楼氏

        是杞国东楼公后裔楼重玉裔孙楼苗(189-252,居义乌东门,生三子:恭、元、徽)的长子楼恭(212-277,曾任吴国散骑常侍)后裔。

          楼恭长子楼畯(244-294),曾任吴散骑常侍,墓在现义乌鸡鸣山。生二子:宝、京。

          楼恭次子楼京(268-338,曾任吴宣威将军)的十三世孙楼蓉(683~767)于唐景云二年(711)自义乌东门迁东阳南门俞家巷(曾赘居东阳南门,后建宅于东阳西部乡存心里)。

            楼蓉生二子:仲兴(良希707-789,唐进士,后为新州治中郎,是岘阳楼氏先祖)、仲秀(良奇711-792,唐进士,是东阳秀溪楼氏先祖)。二子自小随父亲居住于西部乡存心里(今白云街道下昆溪一带)。

            楼蓉七世孙楼兴业(871-945,曾任黄岩令、中书秘阁等职。世居东阳,因赴任途中看到永康的四里牌是风水宝地,加上楼蓉的曾孙楼清(762-845,是楼仲兴次子楼龅然的长子)曾迁居永康,所以楼兴业去世后要求儿子把他葬于永康。

            楼兴业生二子:继宗、绍宗(谱载绍宗随子迁居四明鄞县,也就是今天的宁波境内,为四明鄞县楼氏后裔的先祖)。

            楼兴业长子楼继宗(894-967,生三子:光懋(随幼子迁居兰溪,是兰溪楼氏后裔的先祖)、光辅(居东阳)、光嗣(迁居永康,是永康楼氏的先祖)。光懋生三子:旦、昱、昊。(光懋次子楼昱有多地楼氏宗谱记载)。光辅生二子:冕、昺。光嗣生二子:昂、渂。(光嗣后裔主要迁居永康等地)

            楼光辅(923-987)的十二世孙楼道拱(1367-1411)后裔在明初迁居东阳三都,衍为三都东楼六房:雅溪房、新耀房、和堂房、雅东房、兰室房、雅西房。

            楼道拱后裔现居住在东阳市区及城东街道罗屏管理区的雅溪、祥兰、西跃、更楼下、道坞坑、和堂、下庄等村,以及一都许、缙云、北京、南京、上海、台湾等省内外各地。

            其中楼璋(1420~1482)兄弟于明初随母亲迁居和堂,楼瑄(1432~1503)天顺年间迁衍祥兰,楼岘(1458~1532)成化年间迁衍雅溪。

            杞国东楼岘阳楼氏现有散居各地的楼氏子孙约一万三千多人。其中清代名人有广东顺德知县楼克政等,民国时有曾任浙江省高等法院文书的楼元兰、及曾任民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秘书处书记的楼耀煌等,名人和代表人物有:原金华武警支队楼良夏、广厦集团原董事长楼忠福、原永康市委书记、市长楼朝阳、现东阳公安局副局长楼雁、东阳组织部副部长楼尚潭、百利集团董事长楼贵舜、东阳金科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洪华、原诸暨供电局书记楼良明、原温州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书记、工程师楼元仓等。

          (二)杞国东楼秀溪楼氏 。

        秀溪楼氏,在清代宗谱中又称少溪楼氏。楼蓉次子仲秀(良奇,711-792)的后裔楼祥(966~1033,进士)于宋咸平四年(1001)致仕隐居千祥秀溪,后裔分马宅楼塘、东祥,南马桥头、楼店,千祥下楼、坑口及磐安等地。十七世楼杲(1404~1487)明永乐年间迁楼塘。秀溪楼氏现有散居各地的楼氏子孙约五千多人。

          (三)杞国东楼凤山楼氏 。

          楼蓉七世孙楼兴业(871-945,生二子:继宗、绍宗。绍宗随子光浩迁居四明鄞县,是现宁波等地楼氏先祖)徙居东阳下昆溪,去世后葬于永康(继宗三子光嗣,为永康楼氏先祖之一)。南宋嘉定末年,兴业次子绍宗的七世孙楼钥(1137~1213,宁波等地的楼氏先祖之一)长子楼淳(1164~1224)遵父愿,自宁波定居凤山,楼淳被尊为凤山楼氏内纪先祖。

          因楼钥祖父楼异被赐封谯国公,遂有谯国楼氏。后裔分居楼西宅、大园、上周、木塘头、游马地、殿凰、下方、张家畈、泉头、新山脚、西范等地。其中楼淳七世孙楼荫(1321~1392)迁楼西宅,十世楼济(1405~1479)由楼西宅迁大园。

          凤山楼氏现有散居各地的楼氏子孙约一万两千人左右,名人有明代学者楼如山、清代才子楼上层等。当前名人有原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曾任金华楼案局局长的楼炽阳、曾任金华金东区政协副主席的楼碧文、曾任东阳副市长和人大副主任的楼齐林、曾任东阳作家协会副会长的楼震旦、曾任金华政协常委的楼烈英等。

        (四)  杞国东楼象塘九派楼氏。

        “象塘九派”是据原东阳市志编辑楼绛云先生的有关文章的提法。楼徽后裔中的楼玺(492~551)世居长安。隋朝辅国上将军楼井(557~616,楼玺之孙)避炀帝征召,自长安隐遁新昌小遯山。

          传说楼井的幼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楼昱(589~652,一说为楼苗长子楼恭后裔,是晋宣威将军楼京(268-338)之后,为楼蓉第十世孙楼光懋(楼继宗长子)的次子楼昱。约生活在938-1028之间),晚年定居东阳三单黄信坑。根据宗谱记载,楼昱为光懋后裔,似乎更加可信。

          楼昱后裔分为青石、西荣、白鹿、象塘、沙田、大楼、林泉、梧山、大磉九派。后大楼派式微,以象塘分支长林派代,仍称九派。后裔分居青石、时华、金航、西营、夏楼、象塘、楼店、坞口、楼村头、黄西塘、寺前、大爽、东山头、成家里等地。其中八世楼婉(718~775)、九世楼埏(约734~824)迁青石渡,二十世楼卓(1111~1179)迁象塘,廿一世楼谟(1150~1222)迁时华,楼诩(1112~1180)、楼谘(1119~1168)、楼譊(1100~1162)迁西营,廿二世孟通(1124?~1200?)迁大磉,廿四世楼源(1235~1294)迁楼店,日晤(1247~?)与其从侄可嗣(1262~?)迁金航。

            杞国象塘九派楼氏现有分居各地楼氏子孙近万人。当前名人有“雕花状元”楼水明等。

注:作者认为据青石渡宗谱记载,楼昱为楼恭后裔,则有可能是宣威将军楼京后裔。也就是楼蓉后裔更加可信,因以前交通不方便等原因,加上重修宗谱时凭读音误写,把楼京写成了楼井,也是有可能的。否则,也不太可能突然从长安迁居东阳的。所以象塘九派楼氏有可能同为楼蓉后裔。

    (五)东阳桐坑楼氏。是义乌梅溪夏演楼氏分支,楼苗之弟楼蕃之裔。义乌梅溪夏演楼氏楼祁元延祐年间迁衍东阳东山,楼如敏(1601~1679)明代末年迁衍六石桐坑,楼贾宜四兄弟迁衍城北麻车头。

        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统计,东阳市内楼姓居民有32015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58%,为东阳排名第五位大姓。而明清时期曾为东阳八大姓氏之一。

                                                                    附作者简介如下:

        江南一楼,男,汉族,本名楼向东。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原浙师大校长蒋风先生研究生,中学语文教师。曾先后多次为不同学校创办校园文学社和校园广播站,并创办主编校刊。教育教学论文曾获全国一等奖,曾被评为东阳市十大创业创新优秀青年和东阳市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有关教育改革建议类文章曾引起教育部和国务院总理的关注,著作有诗歌散文集《红楼夜话》等。

        2005年创办新浪网人民网博客,次年(2006年)倡导创办中国网络大学,创建网络学院,如网络三都学院、三都书画院等。作为中国网络大学的倡导者,最大理想就是创办一所现实生活中的大学——三都大学。

        是东阳知识分子联谊会、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等社会团体成员,也是东阳谱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楼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楼氏宗亲联谊会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姓夏祖先是谁?

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等谱牒学著作记载,夏出自姒姓。虞舜时期,夏的前身有崇氏部落活动在今河南嵩山一带,其首领崇伯鲧帮助虞舜治理洪水。史称崇伯鲧之妻食苡仁(薏米)后生禹,实际是以苡草为氏族图腾。因此,虞舜赐禹姒姓(古汉语中“苡”、“姒”音近)。禹长大后继续帮助虞舜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平定水患。虞舜去世时,遗命让禹继承王位。禹继位后,改有崇氏为夏后氏,禹本人被称为夏禹、大禹。他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再迁阳翟(今河南禹州)。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启。公元前21世纪,夏禹去世,启废除“禅让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启生中康,中康生相,相生少康,均为夏朝君主。少康为纪念高祖父夏禹治水之功,派其子无余去会稽(今浙江绍兴),留居当地守护“大禹陵”。公元前16世纪,夏朝被成汤所灭,商朝建。至西周初年,周武王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封无余后裔于杞(今河南杞县),称东楼公,让其奉祀夏朝先祖。后来,东楼公建立杞国。自东楼公数传至杞简公,杞国被楚国吞并,简公弟佗出奔鲁国。鲁悼公见佗是夏禹后代,分封其采邑,赐侯爵。佗为纪念祖先,立“夏”氏,称夏佗(姒姓,夏氏),成为受姓始祖。战国以后,姓氏合一,统称夏姓。

    责任编辑:admin
    炉灶对着厨房门好不好,对着厕所门好不好?

    2020-09-28 09:52:03

    现代人对于房子的要求越来越低了,毕竟在房价飞涨的今天,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太 ... [详细]

    2023-02-01 01:30:17

    很多老配音演员已经去世了,可惜...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也不会动的看 ... [详细]

    白羊座老公出轨几率大不大?白羊男的性格软肋在哪

    2019-03-29 00:07:03

    在现在的网络社会,各种消息越来越灵通,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某某男又出轨了的消 ... [详细]

    2023-01-13 11:07:31

    2010年06月26日 我们结婚了EP1 我们变成夫妇了(上)2010年07月03日 我们结婚了EP2 我们变成 ... [详细]

    摩羯座为什么联系前任?摩羯座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

    2019-04-30 18:47:00

    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渴望爱情却又害怕爱 ... [详细]

    最新科技

    历史秘闻

    资讯排行

    首页 - 娱乐有料 - 天下奇闻 - 星座星盘 - 最新科技 - 历史秘闻 - 大千世界 - 手工编织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0-2019 15路驿站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19736号-1
    网站邮箱:wzdmh@hotmail.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