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6 17:37:03
婚姻对女人来说就像是第二次的投胎,能找到一个懂爱的好男人的话,你的后半辈子将 ... [详细]
中国有没有人造太阳中国真的有“人造太阳”,而且有两个:一个在安徽合肥西郊“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内,是有着“东方超环”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另一个则是位于四川成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韩国成功研发人造太阳,这个用的是什么科学原理?韩国聚变能研究所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中心宣布:在与首尔国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联合研究中,成功实现离子温度高于1亿度的20秒等离子体连续运行,这是2020年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中心等离子体中核聚变的核心条件之一。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是一种超导聚变装置,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人造太阳,它成功地将离子温度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保持了20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新研究将2019年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运动期间8秒的等离子体操作时间,延长了2倍以上,这是一项飞跃式成就。早在在2018年的实验中,超导托卡马克就首次达到了1亿度的等离子体离子温度,但持续时间仅约1.5秒。为了重新创造地球上太阳下发生的聚变反应,必须将氢同位素放入像超导托卡马克这样的聚变设备中,以创建离子和电子被分离的等离子体状态,离子必须被加热并保持在高温下。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其他聚变设备在1亿摄氏度或更高温度下短暂地操作等离子体。但没有一个打破了维持操作10秒或更长时间的障碍。这是常导装置的工作极限,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很难在聚变装置中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等离子体状态。在2020年的这项实验中,韩国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中心,改进了去年开发的下一代等离子体操作模式之一的内部传输屏障(ITB)模式性能,并成功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等离子体状态,克服了超高温等离子体操作的现有限制。 韩国聚变能研究所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中心主任尹思宇解释说:1亿度等离子体长时间运行所需的技术,是实现聚变能源的关键,超导托卡马克成功地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20秒,将是确保长时间高性能等离子体运行技术竞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是未来商业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组成部分。 韩国聚变能研究所超导托卡马克于去年8月开始运行该装置,将其等离子体产生实验持续到12月10日,总共进行110次等离子体实验,其中包括高性能等离子体操作和等离子体干扰缓解实验。除了在高温等离子体操作方面的成功之外,超导托卡马克研究中心还进行各种主题的实验,包括ITER研究,旨在解决实验期剩余时间内聚变研究中的复杂问题。 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中心在2020年与世界各地的聚变研究人员分享其关键实验成果,包括在5月份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源会议上取得的这一成功。超导托卡马克的最终目标是到2025年,在离子温度高于1亿摄氏度的情况下成功地连续运行300秒(5分钟)。韩国原子能机构会长徐在宇表示:我非常高兴地宣布,韩国原子能机构作为韩国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成立了新的机构。韩国原子能机构将继续其进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的传统,以实现人类的目标:实现可控核聚变。 人造太阳指的是什么?“人造太阳”一般是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 ITER装置是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俗称“人造太阳”,由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七个国家一起合作研究。 2013年1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 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扩展资料: 韩国人造太阳打破世界纪录 12月26日,韩国聚变能研究所宣布,该国的人造太阳试验装置——韩国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核聚变装置,已经成功地将高达1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维持了20秒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完成这个过程,他们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2018年的实验当中,首次达到了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离子温度,以1亿摄氏度的高温仅保留了1.5秒。 参考资料来源:CNMO手机中国-韩国人造太阳打破世界纪录 以1亿度的温度保持了20秒 院士回应人造太阳是否可能实现,你认为它可能实现吗?我们都知道太阳对我们物种的生存有多重要。它不仅仅是外层空间的某个天体;它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能源,确保了我们所知道的生命能够存在和繁荣。 你可能明白太阳离地球很远,这实际上是件好事。幸运的是,我们躺在离太阳最安全的地方,天文学家亲切地称它为“金发区”,那里不太热,也不太冷。尽管距离遥远,但如果我们能利用太阳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那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正是博士的屋大维正在努力实现:利用太阳的能量。事实证明,我们可以在地球上有一个人造太阳,但正如你可能预期的那样,创造人造太阳比在典型实验室对常规设备进行小型实验要花费更多。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艰巨任务,因此,很合理地,要花很多年时间才能成为现实。 帮助将这个看似奇怪的想法推入可行性领域的方程是能量-数学等价,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 1905 年假设。根据方程,人们认为将多个原子融合在一起可以释放大量能量。正确看待它,如果这个方程成功投入实际应用,锁定在一克物质中的能量可以为 28,500 瓦的光球供电整整一年!利弗莫尔国家点火设施(NIF,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使用高功率激光束,在 32 英尺宽的反应室中轰击目标。爆炸会随之发生,理论上,释放的总能量将比实验期间消耗的能量大 10 倍。 既然我们正在谈论创造某种人造恒星,不用说,进行实验的条件将高度优化。实验所需的区域将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总和区域。单束红外激光在穿过整个英里长的透镜、放大器和镜子后会击中目标!然后,这根激光束将被分成 192 根不同的光束,然后转化为紫外线。这盏紫外线将聚焦在胶囊的中心。这个胶囊的内部是铝和混凝土涂层目标室的存放地点。当光束击中内壁时,高能 X 射线将在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产生(十亿分之一秒!)这将随后在胶囊内创建一个燃料颗粒,直到胶囊的外壳被吹走。由于这次爆炸,将触发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种实事求是的解释可能会让你相信,这并不那么困难,但事实上,它非常复杂。光是镜片和镜子的正确排列就需要一年多时间。然后,你必须确保这个房间绝对没有杂质,并考虑到数十个其他关键元素,然后你才能真正为人类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有什么最新进展?截止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 扩展资料 一直以来,中核集团高度重视“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安装工作,多次对项目进展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对ITER组织疫情防控工作表示关切,并对ITER组织捐赠防疫物品。在开工仪式现场,中核集团联合体全体建设者表示,中核集团将勇于担当,发挥科研创新和工程建设等优势,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有信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人造太阳”顺利推进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019年9月,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与ITER组织签订了TAC-1安装合同。TAC-1安装标段工程是ITER托卡马克装置最重要的核心设备安装工程,其重要性相当于核电站的反应堆、人体的心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造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