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 16:29:21
底线第四回重播阳光影院看。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迅雷高清下载,底线手机在 ... [详细]
    关于岳飞的个人资料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扩展资料: 岳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飞是古代的,岳飞精神是当代的。 当代中国,纪念岳飞,弘扬岳飞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实现岳飞精神当代价值最大化,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岳飞精神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即爱国主义;五个要素,即忠、孝、严、廉、强,依次指尽忠报国志不移、事母至孝善治家、严明军纪爱兵民、廉洁自律终不改、好学深思求自强。 岳飞精神的这些内涵,与中华民族的固有品格、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需求,注定了一定能实现岳飞精神当代价值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一最大化的主要指向与集中体现,便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岳飞是哪个朝代的人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是南宋的抗金名将。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4]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人物生平 三次投戎 人民美术出版社《岳飞传》连环画封面(15张)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7]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8]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9] 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10] 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11] 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12] 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13]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14] 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15]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16] 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等三镇与金。 汤阴岳飞庙塑像 1126年(靖康元年),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17] ,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18] 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19] [20] [21] 初露峥嵘 北宋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22-23] 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24] 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25] 抗金形势图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26] 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27] 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28] 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府(山东东平县西南)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29-31] 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32-33] 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34-36] 1127年(靖康二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定陶县西),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37] 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38] 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39-41] 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是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徽宗、钦宗二帝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42] 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宋高宗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43]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44-45] 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经过河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46] 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这是他第四次从军。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在“帐前使唤”[47] 。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48-49] 然而高宗、黄、汪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溃散了。岳飞与王彦不和,自率部转战太行山区,其间曾多次袭击金军,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迫使金人暂时退却。[50-52] [19] [21] [53] 再归宗泽 宗泽像 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55-56] 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57] 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58] 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59] 建炎元年冬到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县、黑龙潭、官桥等地作战,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60] 一日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61-62] 建炎二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24次,但始终没有取得高宗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19] [21] 开封弃守 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63] ”,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64] 岳飞画像 1128年(建炎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一次,岳飞奉命驻守竹芦渡,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66] 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67-71] 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72-74]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进袭扬州。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 岳飞于六月下旬刚回军开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飞向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充不听。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75] 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19] [20] [53] 收复建康 高宗对杜充放弃开封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76-77] 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致元帅书》。[78-79] 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岳飞像 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进犯。完颜挞懒(汉名昌)领军进攻淮南,完颜兀术(汉名宗弼)则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杭州),只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 十一月初,兀术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诣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81] 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王[王燮]却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82-86] 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87] 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飞向他们慷慨陈词,士卒皆被感动,愿随飞作战。杜充投敌,宋军纷纷溃散。溃军中一些北方将领不愿再战,欲推举岳飞为主帅,一同投金。岳飞假意应允,乘其不备,带亲信数人与之相斗,一连击败数十人;飞又对众军严肃训诫了一番,众皆心悦诚服,军心遂定。[88-89] 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高宗由越州逃向明州,随后又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 抗金地图 完颜兀术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90-95]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县中存粮,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96] 二月,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97-98] 在广德和宜兴,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99] 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100-103] 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高宗三百里未获。兀术借口“搜山检海已毕”,纵兵烧掠明州、临安等城,携带所掠全部金银财宝,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击战之后,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恢复建康。[104-107] 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108] 五月初,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109] 兀术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110-111] 飞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112-114]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115] 是年四月,岳飞已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部下。[116-117] 飞收复建康后,张俊要把飞派往饶州,扼守江南东、西两路。但飞十分重视守卫建康的战略意义。[118] 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他向朝廷上奏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高宗看了飞的奏章,深以为是,遂改变张俊原议,并赐予飞金带、马鞍等物。[119-120] 六月十五日,岳飞回到宜兴,在张大年家题词: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参见:五岳祠盟记)[19] [20] [53] 六郡归宋 岳飞于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121-124] 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但高宗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165] ,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166-168] 兀术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169] 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170-171] 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与徐庆、李山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又击败五千金军,追击十五里。[172] 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173] 。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奔溃。[174] 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 (参见:岳飞第四次北伐) 十年功废 《岳飞奉诏班师图》(刘国辉) 兀术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兀术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152] 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而秦桧也早在暗中策划岳飞撤军的事了。他们谋划的重要步骤是,让张俊从亳州退还寿春,命令韩世忠稳守淮东,不得继续前进,驻屯顺昌的刘锜远调江南太平州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置岳飞于侧面受敌、孤军无援的境地。就在郾城大捷捷报报上朝廷的时刻,秦桧串通张俊、杨沂中,策动并唆使谏官罗汝楫向高宗上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高宗遂降诏,令岳飞班师。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179] ”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180] 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当地人民要求与部队一起行动,岳飞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181] 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兀术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47] ” 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182] ”为由不许。 1141年(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19] [21] [53] 千古奇冤 杭州岳王庙塑像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183-184]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186] 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188-189] ,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史书评价 《民族英雄岳飞像》(傅伯星) 《湖北转运司立庙牒》:“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忠愍谥议》:“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宋史·岳飞传》:“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历代评价 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208] 文天祥:“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朱元璋:“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孙中山:“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艺术造诣 编辑 诗文 岳珂《金佗稡编·鄂王家集》收录的岳飞诗文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宋·赵与时《宾退录》还收有岳飞绝句《题青泥市寺壁》。《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话腴》、《鹤林玉露》中都有记载,此词从明代开始被广泛传诵。此外流传下来的岳飞诗词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池州翠微亭》《过张溪赠张完》《题雩都华严寺》《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 书法 岳飞书法(11张) 岳飞虽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 有关岳飞的资料?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岳飞是个怎样的人?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是个不受常规的人,犯法也情理之中的事,毕竟是非一般的人,敢率领伍佰人的队伍,杀到有几万名敌军的军营里。 岳飞的典故 一、事母至孝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姚氏病故后,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二、洁身自好 岳飞从不纳妾,也不要女使侍奉。蜀帅吴玠的一个属官与吴玠谈及此事,吴玠遂花钱两千贯买一士家姑娘送给岳飞。见面时,岳飞对她说:“我家的人穿布衣,吃家常便饭,女娘子倘能同甘苦,就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 姑娘只是在屏风后面吃吃地发笑。岳飞于是郑重地说:“既然如此则不可留也。”遂把那姑娘连同嫁奁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将劝其把此女留下,以结好吴玠,岳飞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吴玠听说后,对岳飞愈加敬重。 岳飞是哪里人,哪个省的岳飞是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想知道岳飞是哪里人?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祖籍祖籍为山东东昌府,也就是现在的聊城。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该地境内有岳飞庙、羑里城、扁鹊墓庙、岳飞故宅、夏都西河遗址、邶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不过还有一说是山东人,据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飞后裔岳朝军先生在现场展示了岳家族谱,证实岳飞祖籍为山东东昌府,也就是现在的聊城。 岳飞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兵书的浓厚兴趣,又勤学武艺,不到20岁就能够拉动300斤的弓箭。岳飞20岁投身军营,因作战勇猛,逐渐成长为一名威名显赫的抗金将领。他率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 为了收复中原,岳飞先后四次北伐,一度收复了大片失地。特别是最后一次,岳飞挥师北上,势如破竹,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中先后打败了金军,前锋已占据离开封只有40余里的朱仙镇,金军主将完颜宗弼被打得丧失信心,已经准备放弃开封了。 东昌府简介 东昌府是古代山东行政区,前身为元东昌路,民国后改为山东省济西道、东临道,驻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清两代,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被誉为“江北一都会”,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 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