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路驿站-有趣,有答案!

15路驿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有料 >

太湖现状(太湖的生态环境现状)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3 18:34:19

太湖,苏浙界湖,为何江苏独有?

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西依宜兴,北临无锡,东接苏州,南濒浙江湖州,面积约2428平方千米,湖岸线横跨苏浙两省,长约400公里。太湖西面和西南面是山地和丘陵,东面则为平原和水网地带。太湖中有50多个小岛,大都不适合居住,只有18个岛上有居民。太湖的水源主要来自西面宜溧山地的荆溪和西南方向天目山的苕溪,后来有了引江济太工程,长江水也成为其水源之一。在古代太湖称为震泽,为九泽之一,古代能称为“泽”的湖都不小,如云梦泽、彭蠡泽等等。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太湖水域范围逐渐发生变化。

太湖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说法各异,至今没有定论。比较流行的有有泻湖说、河流淤塞说、火山喷发说等等,最神秘的就是陨击说,即太湖是陨石从东北方向撞击地球形成大坑最终成湖的,因此太湖的形状看起来比较奇怪。南京大学也通过对太湖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太湖里面有陨石,太湖是陨石冲击坑。在太湖沿岸民间也一直流传着不少说法,比如无锡有句古话:“沉落山阳县,露出无锡城。”

相传,大禹曾在太湖一带治理水患,《尚书禹贡》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商朝末期,周人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喜欢孙子姬昌(周文王),欲传位给他爹季历。泰伯、仲雍为避让而出逃至当时还很落后的江南,史称“泰伯奔吴”。泰伯带去中原的先进文化和耕作技术,深受人们爱戴,被拥为首领,建立“勾吴”国,都城位于太湖边上今无锡梅里一带,称太伯邑,太湖也因此而得名。

图-苏州市地图,苏州拥有绝大多数太湖水域

在我国 历史 上,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朝代更替都以争霸中原、统一天下为终极目标。偏居一隅的太湖地区往往受到战乱的波及相对较小,同时环太湖平原又有肥沃的土地,很容易成为富足的玉米之乡。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的重心逐渐东移、南移,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就越来越高,经济越来越发达。

图-江苏省常州市地图,常州只拥有很小一部分太湖水域

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并不是仅仅为了游览苏杭美景的,主要还是需要将江南的钱粮物资通过水路运到北方。唐朝时,环太湖地区的农业、丝织业、手工业、商业等都蓬勃发展,成为国家税赋的主要来源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唐朝时期环太湖地区有三州:常州(包括无锡)、苏州、湖州,因此古代太湖就有一湖跨三州之说,苏州居东称为东吴,常州被称为中吴,湖州被称为西吴。三州中以苏州经济实力最强,当时苏州范围比现在大,包括今苏州、嘉兴、上海等地。

图-俯瞰苏州太湖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如今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湖州是个有着两千三百多年的 历史 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在今湖州市吴兴区云巢窑头村筑城置菰城县。秦末,项羽在此建项王城自立。湖州之名始于隋朝,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不过,作为太湖沿岸城市,如今湖州已经名不副实了,因为在地图上你会发现太湖已经几乎全部归江苏所有,湖州只有很窄的一缕水面(湖南岸垂直延伸70米)。

苏南的苏锡常地区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同属吴语区,从文化上来讲它们原本是一个整体,元朝时还同属一个江浙行省。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为拱卫都城安全,以南京为中心设了一个面积非常大的直隶辖区,湖州府未能被囊括进去,而和苏南地区分开。尽管归属不同,但湖州府还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太湖水域,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剿匪需要,而将太湖全部划给江苏吴县(今属苏州)进行统一管理,湖州从此失去了太湖。

图-俯瞰无锡太湖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江苏环太湖地区的苏锡常进行区划调整,无锡选了太湖沿岸的宜兴,拥有的太湖面积从此仅次于苏州。常州比较可怜,只有武进最南角不到5公里的濒临太湖水域,只比湖州稍强一点。

总之,按拥有水域面积来看的话,目前太湖现状就是苏州最多,无锡次之,常州很少,湖州聊胜于无……

太湖夹在苏浙两省之间,浩大的水域为什么没有浙江的份?

中国有五大淡水湖,太湖名列第三。湖面水面浩大,共有2428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48个,山峰72座,其中有15个岛屿有人居住。

如果这样说你还没有太湖有多大的概念,你可以记住下列这一组数据:太湖岸线总长度为405公里,一个徒步运动员要用三天才能走完太湖一圈;一个自行车爱好者,也要用三天才能骑完一圈。所以太湖又称八百里太湖。

太湖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

太湖的物产丰富,有太湖三白的白鱼、白虾、银鱼,也有丰富的其它水产,是进行养殖的好地方。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一个偌大的太湖夹在江苏和浙江两省四市(苏州、湖州、无锡、常州)之间,湖面水域却是完全被苏州、无锡占有,其中苏州占有约80%,无锡占有18%,常州占2%,湖州完全没有!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 历史 原因造成的。

解放前,太湖流域及水域一直是汪伪和蒋介石重点控制的地方,蒋介石后来虽然后来被打败了,但他并不甘心,在这里留下大量的武装特务和土匪,以期对新中国造成麻烦、为他们反攻下一个先手棋。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统一太湖地区的剿匪,1950年11月21日,经内务部核准,由华东军政委员下令,将浙江省所辖的南太湖区域全部划归苏南太湖办事处。

到了1952年12月,内务部同意新建太湖区,改太湖区为县,称震泽县。不过到了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又批准撤销震泽县其原区域并入吴县。

这样,太湖水域从解放以来,就一直归江苏省管辖没有浙江的份。

不过关于太湖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过,看到江苏的人和船不断地在太湖上收获财富,浙江人特别是湖州人心里那个疼啊。

2000年8月14日浙江省与江苏省坐下来、面对面就太湖边界问题进行了谈判。

浙江方面希望湖州长兴县延伸入太湖水域1.5公里,享有生产经营、开发使用权;但江苏方面则提出太湖段界线应沿太湖南岸与浙江相邻的湖岸线划界。

谈判进行得异常激烈,最后因为僵持不下,矛盾只好上交。

民政部、水利部和农业部为此组成了一个联合协调小组,联合协调组拿出了太湖段争议的协调意见如下:

一、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具体走向,从父子岭起,沿浙江段环湖大堤迎水坡脚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溇止。界线以实测为准。

二、从父子岭直线经大雷山北侧、小雷山北侧到湖溇,接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所构成的水域范围内,浙江方享有开发利用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事项的管理维持现状。

这个协调意见是一个和稀泥的意见,既没有达到浙江的目的,又损害了江苏的权益,所以出力不讨好,苏、浙双方都不同意。

不过不同意可以保留意见,因为双方有共同的婆婆,所以最后在上面政府高层的施压下,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现在,浙江人如果在他们的水岸线边上向湖里游泳的话,可以游70米,超过了70米,那就是江苏的地盘了,江苏人早开着船在那里睁着大眼盯着呢。

不过即便是没有能够占据更多一点点太湖,但浙江湖州的太湖情绪并没有减少,反而是不断地在增加,什么太湖大道、湖滨大道、太湖 旅游 度假区等等以太湖命名的地方,真是不可胜数啊。

太湖水污染现状

中国,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不言而喻,已经产生了很多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寻求变革的途经。1.太湖水污染——危机爆发 太湖富营养化爆发,湖面漂浮大量蓝藻,蓝藻腐烂导致太湖水缺氧性恶臭,造成水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用水。但根据连续5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湖体水质均为劣V类。为什么现在才引起如此的重视呢?因为它已经威胁到无锡市水源地的水质,威胁到无锡市城市供水安全。那么我们是不是该认为只有当环境问题严重到影响城市安全的时候,才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什么不能提早重视,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呢?2.原因分析 2.1 外因是催化剂 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这样的气温和降水条件非常适合于蓝藻的生长。这是促进此次太湖水污染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但并不是根本原因。2.2 内因是根本(1)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三大类污染围攻太湖 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湖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数据显示,淡水中氮含量超过4.60mg/L就是极负营养水,太湖水氮含量最高时超过10mg/L,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排入太湖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有三大类,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虽然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随着产业转移加快,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但在环境污染的支撑下,江苏省、无锡市的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江苏GDP突破2.1万亿元。江苏由此成为国内“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三省份之一。而化工产业在江苏省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集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同时,化工行业也成为江苏省“第一排污大户”。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提高环境限制,是不是会影响到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目前我国依靠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农业污染农业主要是面源污染,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从1979年的24.4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6.7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公斤。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后果是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通过生态沟渠、生态拦截系统的建设,可阻截大部分农田损失的养分,但仍会有一部分养分进入河道,可利用现有河道建设生态型人工湿地或水面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充分吸收和利用农田损失的养分,改善水质。近年来,当人们把更多关注的目光和精力倾注于城市工业源污染的防治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广大的农村,那就是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的扩散和转移。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随着国家对造纸、水泥、炼焦、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强制关停,有些在城市难以为继的污染企业借助农村一些乡镇招商引资的机会,纷纷从城市迁往农村,让污染冠冕堂皇地“上山下乡”。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偏低。太湖流域属于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老式居民皆为沿河,家家都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流。除此之外分散的生活污染源也越来越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成因。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恰恰缺少必要的管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2)过渡围网养殖,使太湖面积缩小 过度围网养殖使太湖逐渐趋于沼泽化,由此降低了太湖的水环境容量。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131平方公里,围网养殖面积达54平方公里,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41%。据测算,目前东太湖湖底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1.24厘米左右,照此发展,50年后湖底沉积将达3米,东太湖将因严重沼泽化而逐渐消亡。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指出,除了直接污染太湖,过度围网养殖还严重阻隔、减缓了湖区水流,致使水流不畅,湖泊淤积加剧,大大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功能。(3)滩涂开发利用,滨湖湿地减少,节流污染物能力降低 有记者调查发现,无锡蓝藻暴发的重灾区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湖边大片芦苇丛被推倒,正在修建纳入无锡城市规划的太湖国际度假村大型项目。最近10年太湖沿岸的大树不断被砍伐,换之以成片矮小的茶树林;连绵的湿地被挖掘,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砌成的驳岸,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在国家严格限制占用耕地的背景下,通过开荒、占用滩涂等手段,是扩大城市用地的一种方法。但其实这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自我防护能力,等于让河湖等生态敏感地区剥掉了外衣,直接袒露在污染物的危害之中。3. 深层剖析——为何太湖污染久治不愈,政府缘何不能作为 多年来关于太湖的治理,不绝于耳。曾记得,1999年1月1日零时,太湖流域的“零点行动”以完满成功而收场。当时宣布太湖流域上千家重点排污单位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宣布太湖治污第一阶段的成功将为太湖2000年返清奠定基础,也为今后重点区域和流域的污染治理树立榜样。但是多年来太湖流域的污染企业仍在大肆排放,未能做到达标减排。2006年江苏省提出“三年化工整治”,用“最坚决、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三年时间,彻底整治“小化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但当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太湖周边地区村民仍称没有小化工厂被关闭。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太湖久治不愈,政府缘和不能作为?(1)政府的利益导向 政府本应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但由于其本身也是具有自身利益要求的公共主体,因此更多是以上级政府的考量标准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化工产业等污染类企业为环境污染为代价,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能够获得显著的政绩。但环境治理确是需要多年时间才能见效。日本琵琶湖面积是滇池两倍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污染,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才恢复成III类水。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环保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于是导致与“十五”计划相比,21条主要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1.9%,45条主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53.3%。(2)区域协作问题,需多家博弈,难以达成合作博弈。 太湖治理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造成“多头治水”的体制性问题。太湖流域涉及到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三省一市,各家都只想依靠太湖水来解决问题,但涉及到公共投资、涉及到从自家财政拨款的时候,却没人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来维护公共利益。除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块状分割外,还存在各部门之间的条状分割。譬如,环保部门主要职责是监督水环境,水利部门负责管理河道,建设部门管理城市污水系统,渔业养殖对水环境有重大影响,但是却属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但是太湖流域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于是当责任或者问题出现时,在多个部门之间就出现互相推诿,甚至出现扯皮现象。(3)责任主体不清,法律责任难以落实 太湖水污染事件牵扯到多个部门、多家政府,当难以判定责任主体时,法律也派不上用场。有专家分析,水污染治理在法律依据上仍存在现实困境。中国虽然有《水污染防治法》,但这部法律在两个方面非常薄弱,一是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里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二是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除了环保法之外,1997年修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该法办谁呢?。(4)民众、媒体监督乏力。 在探寻太湖污染治理功败垂成的原因时,民间环保力量缺席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地区,看不到一个活跃的环保NGO,这种局面令人担忧。是不是没人愿意去承担此类公益服务呢?不是的。据了解,在过去数年间,无锡至少有两人多次向无锡市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环保NGO而被拒绝,原因是,按照相关法律,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同类民间社团,而无锡市此前已经成立了一个环保民间社团。但是据调查,该组织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早已不再活动。在信息披露方面,太湖水污染事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披漏。这也反映出政府并未让公众在重大环境事务上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完善法律,让公民能对相关管理部门提起环境的公益或私益诉讼,让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如自来水公司)对这种诉讼产生敬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民众的权利是什么,水污染问题才能在法律的强有力保障变得清澈起来。(5)科学成果的作用 在科学成果方面,关于太湖的研究成果应是硕果累累。在国家最重要的科研投资领域,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治水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及示范工程和长效管理模式进行探索。该课题下有3个子课题,其中就包括梅梁湖小湾里饮用水源区的水质改善项目。根据项目实施部门的不完全统计,3年多时间里,整个项目共申请专利134项,发表论文434篇,已经鉴定科技成果2项。然而遗憾的是,事实证明,这些成果没能帮助人们解决饮用水源水质问题。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水污染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技术,而是管理、法律、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三枚硬币算卦解卦方法,硬币算卦64详解

    2019-03-27 14:07:01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用三枚硬币就可以给自己算一卦,在算卦先生那里或许可以见过,其 ... [详细]

    餐厅对着卫生间有什么不好?餐厅对着卫生间的处理方法化解图

    2022-02-24 16:31:38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庭装修格局布置的时候,开始查询风水动向,因为这也的确是老 ... [详细]

    2023-01-26 16:30:53

    宋承宪,宋慧乔,元彬,韩彩英,文根英等等。这是讲述一个错位爱情的故事,是韩国 ... [详细]

    狮子女配白羊男好吗?狮子座和白羊座有什么共同点吗?

    2019-05-03 15:03:01

    两个人在一起是不是合适,跟两个人的性格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关系,毕竟两个人在 ... [详细]

    房间五鬼位可以做卧室吗?五鬼位卧室长期住会怎么样

    2020-10-16 15:56:02

    根据风水,每个住宅都会有五鬼位,五鬼位属于凶位,如果家里的房间,大门坐落不当 ... [详细]

    最新科技

    历史秘闻

    资讯排行

    首页 - 娱乐有料 - 天下奇闻 - 星座星盘 - 最新科技 - 历史秘闻 - 大千世界 - 手工编织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0-2019 15路驿站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19736号-1
    网站邮箱:wzdmh@hotmail.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