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6 01:52:05
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其实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因为星座的特质,每个星座从 ... [详细]
|
陈静瑜长期从事普胸外科临床工作,近年来开始从事肺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担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国际心肺移植学会会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无锡市胸外科学组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及2004年9月至2004年11月陈静瑜先后两次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肺移植中心学习肺移植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回国后,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2002年9月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肺移植治疗肺气肿,至2008年12月已完成78例单、双肺移植,居国内领先,开创了我国肺移植工作的新局面。术后近期效果接近国际水平。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无锡市卫生局十五重大功关项目《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江苏省卫生厅《改良LPD肺灌注保存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国家卫生部《体外/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课题,经专家鉴定认为填补了国内肺移植领域的多项空白,其中包括1、率先在世界上研制并应用Raffinose-LPD肺灌注保存液使临床肺的保存时间长达7小时45分,突破国内肺保存仅有4-6小时的限制,填补了国内该类灌注液的空白;2、亚洲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3、全国首例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4、全国首例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治疗肺气肿;5、国内首次在一家医院,利用同一供体同时完成两例单肺移植手术,充分利用了目前相对紧张的供体; 6、与外院合作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心脏室缺修补加单肺移植治疗Eisenmenger 综合症;7、成功完成亚洲最大年龄72岁肺移植受体的肺移植并长期存活;8、完成世界上第二例供体左肺移植入受体右侧胸腔的肺移植。肺灌注保存液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已得到国家专利。
近六年来率领肺移植团队先后赴国内的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广东省、云南省等主要三级医院及医学院附属医院推广肺移植。2004年7月、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及2008年4月先后在无锡、武汉主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心肺移植会议。六年来在国际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进行肺移植的专题讲座十多次,指导医院同行发表肺移植的论著70多篇。申报者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中华级论文20多篇,主译了英文版的《肺移植》专著一本。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荣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
解密肺移植手术现状: 作为“中国肺移植手术第一人”,陈静瑜也点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今年上半年,全国至少有约300个肺源捐献,但仅有60例肺移植,很多都在路上浪费了。” ![]() 肺移植手术中。 陈静瑜以移植医生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再次呼吁 “为器官移植开辟转运绿色通道”:要有专职联系人,熟悉民航快速通道流程,取肺前和流程中每个节点负责人落实确切,卫计委应该和民航总局应签定绿色通道协议。 中国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但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率较低。2015年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器官供应变得更为紧张。 陈静瑜说:“病人等到匹配的肺捐赠平均两到三年。很多人没能等到就去世了。这两年得益于国家公共器官捐献体系,捐献大幅增加,但长途运输仍然缺乏支持系统。” 通常情况下,肺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移植,以避免损坏。考虑到手术本身平均需要5小时,因此,可用于运输肺器官的“窗口时间”只有5-6小时。陈静瑜说:“这是一场与死亡的赛跑。” 目前,中国器官航空运输完全依赖于民用航空。而在西方国家,捐赠器官运输主要是由商用航空提供急救服务,可以在1小时内快速地安排和空运。 “但这种服务,刚刚开始在中国起步,还未普及,费用大多数人也负担不起。”陈静瑜说,“今年上半年,至少有约300个肺源捐献,但仅有60例肺移植,很多都在路上浪费了。” 陈静瑜表示,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呼吁,航空公司和机场在器官转运支持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不同的航空公司的支持力度依然参差不齐。陈静瑜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和系统,帮助协调民航、铁路和地面救护车,全力支持器官运输。 “对患者来说,器官转运过程就是对生命的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