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夫人刚出土照片,辛追夫人出土时候的照片
2023-02-11 01:30:28未知 作者:admin
辛追夫人出土照片如此可怖,为何专家都说辛追夫人是个栩栩如生的美人?
虽说是复原像,但和真人还是有差异的,而且古时的审美和现在也有很大的不同。
据报道当时辛追夫人刚出土的时候,确实是栩栩如生,尸体保存得很好,皮肤富有弹性,宛如一个东方睡美人。只是尸体在出土后,一遇到空气,立马发生腐烂现象。为了保存这具湿尸,医学家马上对她进行了防腐处理,但却为时过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
在考古时,考古工作人员也没有想到到墓中会有湿尸的出现,因为当时基本没有任何的气体和情况方面的征兆。而辛追夫人是被人在棺材里发现以后,考古人员才想到这个问题的重大性。刚出土时,辛追夫人的容貌、身体保留的情况确实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好很多。
据说辛追尸身身高一百五十四厘米,体重三十四公斤,刚出土时外形保存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弹性,关节尚可活动,头发,眼睫毛,鼻毛尚存,左耳裹鼓膜完好,手指、脚趾纹清晰。经解剖发现,其内脏保存完好,胶原纤维和刚去世时相似,细如发丝的肺部迷走神经可数,血管裹有凝固的血块。
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尸体还是出现了腐败,与她入土之时,也是有一定的水平上的变质的,才导致了现在咱们看到的辛追夫人的模样。
历史中,辛追夫人与韩信相爱过,刘邦也因为美貌爱上了辛追,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辛追是个美人。
辛追夫人刚出土的时候,真的是栩栩如生没有腐烂吗?
辛追夫人刚出土的时候据说确实是栩栩如生,面色红润,这在很多书籍中都有表达了出来,但是一直没有她刚刚出土时期的照片,所以不能够证实是否是真的是栩栩如生,但是可以知道确实是没有腐烂,时至今日在湖南博物馆的辛追夫人只不过是缩水了的样子,并没有腐化到。
辛追夫人的出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首例历史最为悠长的湿尸,她的出土震惊了整个世界。据考古学家的记录,当时打开辛追夫人的棺材盖时,发现里边沉睡的是一具栩栩如生,看上去像是刚死后不久的新鲜女尸,她的身上没有任何缩水的痕迹,皮肤看上去还是非常有弹性,她唇红齿白,面若桃花,当时的考古学家一时都给愣住了。
当时考古学家很快的就给了辛追夫人打了防腐剂,还可以看到她的血管鼓起来了,但是那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辛追夫人的尸体因为处在长期的密封且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状态才能保存这样完好,但是出土了之后辛追夫人尸体遇上空气很快的就发生了反应并逐渐腐烂。因此我们在马王堆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的辛追夫人她的眼睛是往外鼓动,嘴巴张开舌头往外翻的模样。
其实在小编看来,考古学家说的打开棺材的那一刹那看到的辛追夫人是栩栩如生,这时相对于其他尸体而言的,即使是我们现代刚刚过世的人,也没法做到栩栩如生般的灵动。一个保存了2198年的尸体,她的皮肤还有弹性,关节还能够转动,她的毛发还存在,这相对于其他的尸体,不正是栩栩如生的吗?目前辛追夫人的考古研究价值特别的高,很多国外的研究员都想要探寻辛追夫人保存的秘密,甚至是想要一根辛追夫人的头发来研究。
辛追夫人刚出土的时候的样子
辛追夫人刚出土时,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内脏器官完好。年约50岁,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开棺后发现女尸被浸泡在棺内约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出土后不久渐变成棕黄色)。死者尸体保护新鲜、完整。
死者尸体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软骨等细微结构保存完好,全身有柔软的弹性,皮肤细密而滑腻,部分关节可以转动,甚至手足上的纹路也清晰可见。死者血型为A型,生前曾生育过,皮下脂肪丰满,皮肤没有褥疮,无高度衰老迹象。
经病理解剖检查发现,死者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右上肺有结核病灶,右前臂曾经骨折,在直肠和肝脏内有鞭虫卵、蛲虫卵和血吸虫卵,一只胆囊先天畸形。
扩展资料:
辛追夫人一般指马王堆汉墓古尸。
1972年7月30日 (农历六月二十),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马王堆汉墓古尸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她为世界医学提供无双范本,文化贡献巨大,几辈子也研究不完。
女尸的多种病变为研究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中国医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经医学鉴定,死者生前曾生育过,由此印证史书中记载的她有两个儿子的事实。
从病症推断与解剖发现,其食道、胃及肠内有甜瓜子138颗半,死亡时间应在暑天,可能是吃了生冷甜瓜后引发胆绞痛,由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严重心律紊乱而猝然死亡。
参考资料:
人民网——马王堆惊现汉墓 揭"千年女尸"不腐之谜
人民网——马王堆出土帛书含养颜秘方
人民网——西汉女尸辛追夫人骨组织脱钙得到控制
马王堆的辛追夫人,照片极为恐怖,为何专家却说栩栩如生?
主要是大家如何看待“栩栩如生”这个词,一般来说,对古尸而言,只要机体弹性尚佳、器官完好基本上就可以用这个词了,毕竟很多古人尸体都是一堆白骨。
(一)马王堆墓
1972年1月,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开始对马王堆的一号墓进行考古挖掘。根据考古专家的勘探,这座古墓属于汉代古墓,规模十分的庞大,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在这个一号墓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王堆女尸。
当时考古专家们还不清楚这具马王堆女尸的具体身份,只能根据一号墓的年代判断这是一座汉代古墓。为了进一步解开女尸的身份之谜,1973年12月,考古专家对马王堆古墓的二号墓进行了挖掘。虽然挖掘结果表明,二号墓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多次被盗,但是墓中遗留下的3枚印章却成功地解开了马王堆女尸的身份之谜。
在二号墓出土的三枚印章上,分别刻着“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苍”的字样。根据这几枚印章,考古专家判断马王堆女尸就是汉朝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不过,随着马王堆考古资料的进一步解读,这几年也有专家认为辛追夫人的本名叫“避”,辛追可能是误读,当然大家都比较熟悉“辛追夫人”这个称呼了。
(二)辛追夫人
那么,为何考古专家眼中的“栩栩如生”,和我们如今在博物馆看到的以及想象中的有所不同呢?实际上,一方面和当时的发掘保护技术有关,当辛追夫人出土时,全身包裹着20多层丝绸衣物,并且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棺液里。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考古专家们也没有想到辛追夫人会保存得如此完好。
所以,当辛追夫人出土之后,专家们经过长达一周的时间,才剥离完20层的丝绸衣物。在这个过程中,辛追夫人没有得到任何保护措施的。众所周知,当文物脱离埋藏环境之后,很容易发生很多物理化学反映,尤其是这种千年湿尸,暴露在空气中无形中就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坏。
即便如此,这个辛追夫人的尸身保存的依旧是目前最为完整且鲜活的:这个尸身一经出土仍然保持全身润泽的状态,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弹性,甚至关节尚可活动。辛追夫人的眼睫毛及鼻毛尚存,左耳裹鼓膜完好,手指及脚趾纹路清晰。经解剖发现,其内脏保存完好,胶原纤维和刚去世时相似,细如发丝的肺部迷走神经可数。
一般来说,对于古尸而言,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只有埃及木乃伊了,但即便是木乃伊也是干尸,远不如这句近似于活体的湿尸科学价值巨大。
辛追夫人刚出土和腐烂后对比
辛追夫人刚出土和腐烂后对比如下:
辛追夫人出土的时候,确实是栩栩如生,只是一遇空气就糟糕了。辛追夫人刚出土的时候,是栩栩如生,皮肤富有弹性,宛如一个东方睡美人。
只是尸体在出土后,一遇到空气,立马发生腐烂现象。为了保存这具湿尸,医学家马上对她进行了防腐处理,但也已经为时过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也就是我们现在看的样子。
真人复原。
2002年4月,在辛追尸体出土30周年之际,四个不同年龄时期(7岁、18岁、30岁、50岁)的复原面相标准图终于被绘制出来。辛追的面相在3个年龄阶段各有特点。18岁的辛追面庞红润,柳叶眉,杏核眼,小尖鼻,薄唇嘴,眉宇中透着一股灵气。
30岁的辛追较18岁时略显丰满,眉毛微微上翘,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干练大气;50岁的辛追一眼看去雍容华贵,却面带病容,鱼尾纹布满眼角,眼袋下垂,皮肉松弛。相似率在90%以上。
复原辛追的像体是有科学根据的。第一步是将辛追的颅骨x光片扫描进电脑,然后根据绘画中的“三庭五眼”理论,用4横5纵的9条直线确定五官位置和大小。
然后,参考出土时为辛追尸体拍摄的照片,以及马王堆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出土帛画,将相关信息输入赵成文教授自己研制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内,再按照人体解剖学和人类学原理,从这个系统的部件库中寻找与辛追颅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