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废太子胤礽有多惨,康熙死后废太子胤礽有多惨
2023-02-27 09:29:35www.15lu.com 作者:admin
康熙死后废太子胤礽有多惨?
康熙死后废太子胤礽被幽禁至死。
即使二次废立之后,康熙都依旧对胤礽抱有幻想,有一次他甚至梦到孝庄和赫舍里在梦中一脸不悦。所以,即使胤礽涉嫌谋逆,康熙也没有对他下手。
在雍正登基之后,考虑到胤礽废太子的身份,雍正将胤礽安置在咸安宫里,虽然名为好生照料,实则是幽禁。多年的斗争和沉浮让胤礽心力交瘁,雍正二年年底,胤礽死在了咸安宫。胤礽死后,雍正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将其以亲王之礼下葬。
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历史上真实的废太子胤礽,真如影视剧中那般不堪吗?
从《雍正王朝》这部历史剧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事情,身为原太子的胤礽之所以被康熙废除太子之位,是因为这个太子实在是太无能了,不但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还干出了违背伦理之事,康熙原本对他寄予厚望,但是胤礽却让他一次又一次失望,最终为了清朝的延续而将胤礽废除。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太子胤礽真的如此昏庸无能吗?他几十年的太子生涯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废的?其实皇太子胤礽没有电视剧中刻画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二皇子胤礽是个非常聪明的皇子,他精通文韬武略,还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
康熙十三年,胤礽出生,他的母亲,皇后赫舍里氏难产,在生产后不到两个时辰便去世了,跟皇后非常恩爱的康熙,非常悲痛,将对于妻子的歉意全部转移到了刚出生的胤礽身上,胤礽刚刚一岁的时候,康熙便将胤礽立为皇太子。
年少的胤礽极受康熙宠爱,胤礽也是个出名的孝子,在其曾祖母病重时,昼夜服侍,晚上就睡在慈宁宫外,就连康熙对其孝行都是大加赞叹。
胤礽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仅十几岁便令多位老师自愧不如,不仅文学造诣高,胤礽的武功也非常出色,骑射功夫也是非常的出色,文武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胤礽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康熙也对其十分满意。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西征噶尔丹,命令22岁的太子监国,负责处理朝政大事,胤礽没有辜负康熙的厚望,再加上之前数十年康熙多次像胤礽传授治国之道,还让胤礽多次分担朝政,这次监国期间,胤礽完美的处理各种国家大事,还多次写信向康熙汇报,康熙也对胤礽十分满意,满朝文武也都认为胤礽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下令册封各位成年皇子,还让多名皇子参与国家政务,这次册封分化了太子的权力,也是对太子的考验,但是也使得多位皇子手握权势,与皇太子的矛盾大大增加。甚至于出现了反太子和拥护太子的两种政治势力。康熙四十二年太子党的首脑索额图被康熙以"结党乱政,非议国事"治罪,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康熙认为索额图教唆太子,图谋篡位。
因为这时候的太子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贤明之人,太子胤礽出行极为铺张浪费,其脾气还极为暴躁,经常鞭挞其他王公大臣,还沉迷于美色。当然太子胤礽这样做跟康熙的溺爱包庇是分不开的,胤礽有错,康熙总认为是其身边人挑拨教唆的,而不承认太子本身的缺点。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巡幸塞外,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令康熙对太子失望到了极点。
大皇子等人向康熙报告太子的不良行为,说他暴虐不仁,任意鞭挞大臣,放纵亲信部下贪污,截留蒙古祭品等事,虽然有些事是编造的,但是康熙却极为生气,因为他认为太子的处事越位,大大的威胁到了康熙本人的权利,说太子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期间,年仅七岁的皇十八子患有重病,康熙非常焦虑心疼,但是太子却根本不管不顾。这还让康熙想起了十几年前,康熙出塞生病之时,太子胤礽前来拜访,竟然没有一点忧虑的感觉,康熙认为太子不是一个忠孝之人。康熙责备太子,不知道疼爱自己的兄弟,胤礽不但承认,还出言顶撞康熙。
经过上面的两件事康熙已经对太子极其不满,在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夜晚窥探他的帐篷,怀疑太子要弑君,这件事使得康熙下定决心废黜太子。
回京之后,康熙就下令废除太子,并且对太子一党的官员进行打压,康熙本人对废除太子也是十分痛心,甚至于在数落胤礽罪行的时候痛哭流涕。
说实话太子胤礽之所以会从一个贤明的人变成一个骄纵暴虐的人,跟康熙的溺爱和身边大臣的挑拨是有很大关系的,康熙因为对爱妻充满愧疚,便把爱全都转移到了胤礽身上,在他刚刚出现不好的现象时,没有指责,而是一味包庇,再加上太子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指望太子登基,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太子胤礽会变成这样也就事出有因了。
后来因为其他皇子争夺太子之位过于激烈,再加上胤礽被废之后神志不清,康熙内心极为悲痛,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复立太子,一是为了缓解诸子夺嫡的矛盾,二是康熙在废太子后认识到当初太子的很多罪行并不符合,再加上废太子后康熙时常梦到已故皇祖母,还梦到皇后为太子伸冤,康熙内心十分憋闷。
但是在重立太子之后,皇帝跟储君的矛盾并未解决,对太子一党的官员依然实行打压态度,处罚了一大批太子党的官员,比如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等人,康熙认为他们受皇恩,却依附皇太子结党,后来更是发现了太子跟托合齐等人暗通书信,让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保皇太子即位。皇帝跟储君的矛盾再次被激化到了极点。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宣布:皇太子胤礽复立之后,不知悔改,仍然狂妄自大,断不可能将祖宗基业留给他管理,于是胤礽再次被废。从此之后胤礽被永远囚禁,直到雍正二年,病死于紫禁城中。
胤礽在年少时,极为聪慧,再监国辅政之时也是极为优秀,可是近四十年的太子生涯,让他长期身处高位,再加上长期的政治斗争,令他转变为一个狂妄自大,拥有太多特权的太子,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也正是因为这个教训,康熙认识到立太子不如不立,康熙之后的清朝君王大都采用秘密立储的政策,来消除这个隐患。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胤礽被康熙废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胤礽是康熙皇帝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与其他阿哥相比,是属于根正苗红,别人墙都抢不走的皇太子的不二人选,可就是因为他的荒诞,最终不但丢了皇位,还落得了遭圈进的命运,典型的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首先,我们来看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
肯定不是的。
胤礽(来源影视作品)
胤礽作为康熙皇帝的嫡子,很大程度上是占了生母赫舍里氏的光,与其他政治联姻不同,康熙和赫舍里氏感情深厚,在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之后,作为康熙的唯一嫡子,也就很自然地把对赫舍里氏的感情倾注到了对胤礽的培养上。
可以说胤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被作为帝国的接班人来培养的,生活教育各个方面自然非常受重视。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康熙为胤礽安排了时清朝的四大“当世之鸿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为老师,悉心教授。
并且,康熙在御驾亲征噶尔丹期间,委以胤礽监国的重任,说明他还是具备政务处理能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天资不及其他兄弟,其能力也应该不至于离谱的太多。
其次,康熙为什么废掉胤礽呢?
一是,不孝。
一次康熙北上因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前来探望探望,然而,在见到在病床上躺着的康熙的时候,胤礽不但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表现得很高兴。
康熙很是生气,不但把他胤礽好一顿训斥,还直接把他撵回了北京。
胤礽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在康熙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20年后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说:
“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轸恤臣工惠养百姓,惟以治安天下为务。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古人最讲究以孝治天下,胤礽却触犯这个大霉头
胤礽与康熙(来源影视作品)
二是,贪财。
胤礽自己贵为皇太子,其官定的俸禄和待遇已经是皇子里面最好的了,可是仍然不满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胤礽不仅违规私自动用大内库银,还经常向官员索贿,甚至到处卖官鬻。
胤礽的生活还及其奢靡,在使用的生活用具等远比康熙所使用的贵重。
胤褆(来源网络作品)
三是,康熙怀疑胤礽造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带领众位皇子热河秋闱,以皇长子胤褆、皇八子胤禩为代表的一众皇子向胤礽发难,揭露其种种罪行。
更令康熙震怒的是,康熙发现胤礽在深夜靠近自己营帐,并且向内窥视,康熙瞬间感觉是“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怀疑皇太子要造反。
于是,康熙以胤礽“所行不善,难托重器”为理由,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呢?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肯定不是啦,康熙的眼光没有那么差。胤礽作为康熙皇帝的嫡次子,很大程度上是占了生母赫舍里氏的光。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原本是为了牵制鳌拜的政治婚姻,但康熙、赫舍里氏成婚之时,年纪尚小,培养出深厚的感情。这可以从赫舍里氏逝世后,但凡是其忌辰,康熙当天破例不处理政务前往祭奠,得到体现。
赫舍里氏难产逝世后,康熙将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位儿子。
胤礽年满周岁即被册封为太子,康熙亲自教受胤礽读书、写字;之后政事繁忙,改为聘请有名的学者,如张英、李光地等人教导。目的是将胤礽按接班人来培养,必须打下坚实的“童子功”;
胤礽5岁时得了天花,因为康熙小时候得过,身体有抗体,便亲自悉心照料了胤礽10余天。即便是这样,康熙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可见,康熙对这个儿子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此时的胤礽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殷切希望,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刻苦,毫无懈怠,很快能熟练运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史籍记载:骑射、言辞、文学,无不及人之处。这番说辞自然是针对同年纪皇室所说的,表明胤礽是“皇室班”中的学霸。
史籍评价者一时期的胤礽:自初读至终篇,为时甚久,目不傍视,身不斜倚,无惰容,无倦志,正襟端坐,口诵手披。可见胤礽求知欲很强,大有康熙小时候读书读到吐血的劲头,这是胤礽的学业。待胤礽年长,康熙开始锻炼其政务能力。每次离开京城,康熙都让胤礽留守,所有事务都交由其处理。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
渐渐地,也让胤礽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底下的一些大臣,也开始谋划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把宝压在了太子身上,太子身旁迅速聚拢了一批“太子党”。而为树立太子的威信,当然也有溺爱的成分,康熙为胤礽制定了服饰、仪仗、用物,都与自己相差无几。还规定大节日,王公大臣除了给康熙三跪九叩大礼外,还得去东宫给胤礽行二跪六叩大礼。“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如果一旦尝到了权力甜头,便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发不可收拾,由此胤礽变得利令智昏。
1690年,康熙远征葛尔丹时,突发疾病,诏胤礽与皇三子侍奉左右。但胤礽对于父亲生病并无半点宽慰之心,依然谈笑风生。对于8岁丧父,9岁丧母的康熙,对于亲情看得是何等重要。胤礽无半点孝悌之心,令到康熙很失望,失望到很愤怒。
不仅如此,胤礽变得相当膨胀,有已然成为皇帝的幻觉:上至王公,下至百官,太子是“任意凌虐,恣行捶挞”(看不顺眼的,就动手教训);还截留番邦进贡的贡品,良马,实乃忤逆大罪。作为“太子党”首脑索额图,也是不可一世,对于不肯依附的官员,明目张胆,当众斥责。
种种不法行为,令到康熙有了废黜太子的想法,但其还是无法割舍对皇后赫舍里氏的爱。1703年,康熙翻出三年前旧账,圣旨上说:尔家人告尔之事,留内三年,朕有宽尔之意,尔并无退悔之意。是说三年前便有人告发了索额图,如今仍然不知悔改。于是,下令逮捕索额图,杀鸡儆猴,还是希望胤礽能回头是岸。
但胤礽依然如故,1708年,北巡塞外,皇十八子胤衸生病,康熙心急如焚。胤礽先是无半点关爱弟弟之心。康熙给予了严厉指责,但胤礽还有理了,忿然大怒。回京途中,康熙还发现胤礽常常透过帐篷的缝隙偷窥,有谋逆的打算,终于下诏废黜了太子胤礽。但雄才大略的康熙没想到,培养出的儿子各个出色,一旦储君之位虚悬,有实力的皇子纷纷争储,史称“九子夺嫡”。
晚年的康熙心里是滴血的,那么重视亲情,最后又为亲情所伤。相信康熙对于齐桓公身后,“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典故,是相当熟悉的。齐桓公死后,各个儿子为争夺国君之位,相互残杀,齐桓公的尸体长出蛆也没人处理。造化弄人,晚景凄凉的康熙皇帝。
清朝时的阿哥胤礽的下场是什么?
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原名保成,康熙帝第七子,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早殇诸兄弟外序齿为皇二子。因同母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故其作为唯一嫡子于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居东宫前后共三十八年;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胤礽不负众望,文武兼备,贤明谦恭,监国理政期间颇具令名嘉绩,深得赞誉;但因康熙对其太子的极度溺爱兼之朝中激烈的结党纷争,致太子心理扭曲,后期骄奢淫逸,君储矛盾愈深,终致不可调和,引发废储,随之诸皇子展开激烈夺储之争,史称“九子夺嫡”。最终被禁锢咸安宫内,直至幽死。
终老咸安
康熙五十一年复废皇太子胤礽,禁锢在咸安宫内。在胤礽被幽禁期间,康熙仍苦念父子之情,故“时遣太监往视,赐物赐食”,致使“二阿哥面貌今甚丰满。阿哥所生七八子,朕皆养于大内”;但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庆寿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帝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俊贤青年,他为人贤明谦恭,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太子。据朝鲜《李朝实录》载,康熙临终前极言新君务必善待胤礽、弘晳父子。至乾隆四年时终于发生弘晳逆案,不可不谓为康熙朝储位斗争的余波。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69岁的康熙帝驾崩;次日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立即册胤礽之子弘晳为理郡王(雍正八年晋亲王),后命其移居至京郊昌平郑家庄王府(此府是康熙晚年时特为安置胤礽而营建的居所;弘晳入住后,此处成为理亲王府)。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戌时,心灰意冷的胤礽病死于北京紫禁城咸安宫内,终年五十一岁。 胤礽死后,雍正规定: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人员皆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
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位于今天津市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康熙太子胤礽的结局如何?是怎么死的?
鄙人所知康熙太子胤礽的结局大概是:
1、奇缘太子,身死囹圄
众所周知,康熙帝的太子是历史上罕见,当了两次太子的人,而有这样的机缘的太子,可真是太子中的奇葩,要知道废太子的后半生,可是基本上被宣布人生终止的。但是胤礽,就偏偏不是这样,当他第一次被废黜后,3年内,他居然没有被人直接搞掉,反倒还能死灰复燃,再次成为清帝国的太子,而这需要多大机缘啊!
但是好景不长,二年后再次上位的太子胤礽 ,又被废黜了,可是这次他没有了好运气,更加不会死灰复燃。因为他废太子的生涯,真正开始了,于是当了三十多年的老太子。在康熙50年,在铁窗里,专心致志地啃起窝头,冷眼看着萧墙只能自己弟弟们为了皇位的六亲不认!
2、雍正上位,太子囚徒
同时铁窗中胤礽 ,伴随着十一年的时间变迁,这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壮年太子,也逐渐华发早生,终于在康熙去世后的3年内,因为胜利者雍正帝上位固权。而内心被折磨着抑郁不已,毕竟当年九子夺嫡的残酷性,他身为局中人,怎能不知道,再加上自己的工作狂的弟弟,是出名的刻薄寡恩的。而日后其他雍正帝的对手,遭到政治清算,更是证明了他清晰的明白,雍正帝和他一样身为封建主们,有着是凶残、虚伪。所以在宗人府监狱的胤礽 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战战兢兢!
再加在自己父亲尚在人世时,就进了监狱的他,在雍正帝上位时已经将近50岁了,而这对对于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古人来说,可也就到寿命的极限了,所以年迈加上抑郁、惊吓,在雍正帝执政的第二年,这个两度被废黜的太子,悄无声息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