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现状,现在的韩寒

2023-01-13 11:07:09未知 作者:admin

曾经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韩寒,在38岁时活成了所有男人的梦想,如今怎样了?

张爱玲曾说过:“知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而作为80后作家代表人物的韩寒,则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

1999年,17岁的松江二中学生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的文章,荣获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从此声名鹊起。

随后几年,新概念大赛陆续涌现出郭敬明、张悦然、七堇年等80后青春文学作家。

能够这么说,往常的8090后一代,谁不是读着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几》长大的。

但同时,韩寒这个体育和文学专长生,却由于7门功课不及格而被留级,成为当时社会争相讨论的“热点”。

2000年,韩寒的处女作小说《三重门》出版,短短上市几个月,销量一下子到达惊人的200万册。

什么概念?

这本书破了近20年以来的出版记载,韩寒也拿到人生的第一个50万版税。

在当年,绝大多数工薪阶级的月薪还缺乏1000元,而北京三环内的房间只要2000元/平,韩寒随意能够买两套帝都市中心的房子了。

这一年,韩寒才18岁。

99%的人估量刚刚高三毕业,有些人比拟侥幸,则进入了大学校园。

少年成名,名利双收。这么牛掰的韩寒,自然一下子成为许多青少年心中的超级英雄,霎时走上神坛。

但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也很大,韩寒固然是红人,但学校也有本人的管理制度,经过谨慎思索后,韩寒并不想留级,遂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议:休学。

他说退学是被迫的,休学是自愿的,听上去比拟好听。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不过在办理退学手续时,教师忍不住问了他一句:“你不上学了,以后靠什么来养活本人?”

韩寒则一脸笃定地说,稿费啊。

没想到随口说的这句话,却引来了教师们的一片笑声。只是他们都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横冲直撞的男生,还真的有吹嘘皮的资本。

凭仗《三重门》一炮而红后,接下来韩寒一如既往每年出版一本书,《零下一度》《像少年啊奔驰》《长安乱》等。

后来,复旦大学颇为观赏韩寒的才气,决议破格录取他做旁听生,并布置名师指点。

以为韩寒会大喜过望,他却嗤之以鼻地回复:“就算复旦请我当教授,还要看我有没有空。”

言语间,充满着孙悟空大闹天空时的自信和霸气。

当然,韩寒这个过于高调的叛逆行为,也为他惹来了不小的费事。

教师家长们因惧怕孩子模拟韩寒,放弃学业而批判他,有学者以为韩寒的样子“很欠扁”。

这就是韩寒参与的《对话》,在电视节目里遭到一群“主流”学生的围攻,觉得他游手好闲。

有意义的是,时隔多年后,韩寒从一个性格叛变的“不良少年”,蜕变成有良知的公知分子。而当年在台上义正言辞责备他的年轻精英们,不是去了国外定居,就是曾经沉沦了。

就在一切人以为,韩寒身上的标签将不断是作家时,他忽然华美丽一个转身,成为了一名赛车手。

确实,假如他不断只是个作家,那可能就不是韩寒了。

在赛车场上,他一共取得7次年度总冠军,并且成为迄今为止全国独一一个双料年度总冠军,具有中国职业赛车场地、拉力两项赛事的冠军奖项。

原来,韩寒在很小的时分就喜欢赛车,11岁那年看到电视机里正在播放港京拉力赛,他就幻想着哪天能有一辆本人的赛车。

于是,当韩寒靠写书兴旺后,他就用本人的稿费作为资金,开端追逐童年时期的幻想,2003年起参与全国汽车拉力赛。

韩寒固然经过艰辛的锻炼,但隔行如隔山,最开端的成果却很不理想。

从他玩赛车的第一天起,群众的质疑声音就历来没有停过,由于大家都觉韩寒是有钱没中央花,玩赛车只是一时兴起。

“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开满鲜花,一条铺满荆棘。我选择难走的一条走,不是由于天性的傲慢,而是对命运的谦卑。”

韩寒选择的,就是难走的那条路。

后来,他的程度越来越好,赛车技术也得到业内的分歧认可。

2005年,韩寒拿到拉力赛的首个冠军,同时也让公众们晓得他不是为了玩,而是真正把赛车当成一种职业来看待。

有了第一个冠军,后面就像翻开潘多拉的盒子,韩寒在赛车范畴一发不可拾掇,成为中国赛车市场的风云人物。

正如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所唱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挠,你对自在的向往……”

在赛道上迅雷不及掩耳的同时,韩寒不忘一边以笔为刀,以梦为马,站在年轻人的视角针砭时势。

他和徐静蕾是最早玩博客的一批人,两人的点击量像火箭普通不时攀升,当时徐静蕾是第一,韩寒则是第二。

此时的韩寒,以宏大的流量和人气为民请命,说真话,这就是“公民韩寒”。

后来,他形容本人为:“忍不住看破说破,什么都要点评一下的人”。

而那场名噪一时的“韩白之争”,更是把韩寒推上了崭露头角的巅峰。

2006年,主流作家白烨发文《80后的现状与将来》,针对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停止鞭挞,说他们不能被当作真正的作家来对待。

“实践上,八零后的作品,只是进入了市场,但尚未真正进入文坛。”

“八零后这批写手,不能看作是真正的作家,而是文学创作的喜好者。”

言下之意,无疑是在挖苦韩寒这类青年, 虽有众多拥趸,但在传统的主流文人眼中,其实还不入流。

于是,一场气势浩荡的对决开端了。

这场“韩白之争”越战越猛,韩寒方一人参战,单枪匹马;而白烨一方参加了助战队友:作协副主席陆天明、导演陆川、文化学者高晓松等。

看似不对等的决战,谁能想到结果却是“以弱胜强”,韩寒像齐天大圣一样单挑天庭里的一切天兵天将,当然世俗社会里的如来并没有出面。

经过数年的口诛笔伐,韩寒一战成名,名望更是如日中天,成为无数人的肉体偶像,也是近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文化人。

事后,曾经拔剑弩张的韩寒和高晓松,则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

只是已过而立之年的韩寒,则退去了年轻时的青涩,逐步变得低调、随和起来。

称谓他人时,他开端习气性地在末尾加上“教师”二字。

面对镜头他会说:人,能够不上学,但一定不能中止学习。

会对当年的退学,有另一番阐释:“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阐明我在一项应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很多人不由要问,日渐成熟的韩寒,是不是变了,变成了当初本人厌恶的那个人,背叛了曾经支持他的那一代人……

韩寒是不是曾经向这个操蛋的世界妥协认怂了。

假如你真的这样以为,那你就太不理解韩寒了。

看完电影《奔驰人生》后,我才明白—— 韩寒不再大闹天宫,并不是由于他开端屈从。

而是由于阅历过漫长的取经之路后,他终于懂得了世间疾苦。他不再像齐天大圣那样去怼天怼地,而是学会了像斗打败佛那样去容纳众生。

年近中年,韩寒变得圆润了,他慢慢发现这世上很多事情,其实充溢了随机性。

并不是你有才,就一定会遭到赏识,也不是你长得漂亮,就一定会得到幸福人生。

比韩寒有才的人有没有,比他愈加努力拼搏的人,有没有?

肯定有,只是韩寒具有了很多人所不具备的时机和好运,也就是随机性。

就像《奔驰人生》片尾曲唱的那句:“我的一半人生,飘荡就像只风筝,假如命运是风,什么又是我的绳。”

继续转换赛道的韩寒,在新的电影市场仍然玩得风生水起。

2014年,韩寒自编自导处女作电影《后会无期》,票房6.28亿,打败郭敬明的《小时期》。

随后的《披荆斩棘》票房10.49亿,《奔驰人生》17.16亿。

再度跨界影视圈,韩寒胜利打出一手漂亮的牌,冷艳众人。

《奔驰人生》的拍摄现场,久未出面的韩寒和主演沈腾一同呈现,昔日校草级别的两人,被戏称为“合肥”,臃肿的身体不忍细看。

但是,只经过短短的一个半月后,韩寒再次亮相,健硕的身体一下子冷艳了世人。

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在多个范畴获得特殊成就的韩寒,更是具有一个令一切人都羡慕的幸福家庭。

他曾慨叹在韩小野没有出生的时分,人人都喊他韩少,但女儿出生后,片场的人都叫他岳父。

而在他背后不断默默付出的女人,就是妻子金丽华,她比韩寒小两三岁,长得十分漂亮,是学校公认的才女校花。

两人的感情,从2003年时就初见端倪,彼时的金丽华还在读高中,韩寒经常开着摩托车到学校接她放学。

高中毕业后,金丽华考上中戏,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

其真实这段感情中,金丽华历来不是那个“高攀”的,她成果优秀,交际手腕很强,不断帮着韩寒处置公关事务。

她曾是韩寒初次执导MV《毒药》的制片人,还担任做韩寒其中一本杂志,而他可以胜利进军文娱圈,亦有金丽华的功绩在内。

往常,韩寒有了一双儿女,爱情和事业双歉收,可谓是人生大赢家,活成了无数人羡慕的样子。

这个才气横溢又饱受争议的80后,一路走来似乎做什么成什么。他的人生看似随意,没有什么规划和运营,却又不时获得令人注目的成果。

不过韩寒的人生,他人却复制不来,由于很多时分,我们即使听过很多道理,也可能仍然过不好这终身。

韩寒的胜利,并不代表一切人像他一样努力了,就会有好的结果。

但只需你仍在坚持你所酷爱的事情,你就值得被人尊崇。

由于具有幻想,并坚持追逐幻想的人,是可贵的,更是可敬的。

《飞驰人生》:韩寒的“中年危机”

01

经历了《后会无期》的空洞与《乘风破浪》的承袭后,人生却并没有飞驰起来。尽管它叫《飞驰人生》。

韩寒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三次自传。与《后会无期》与《乘风破浪》不同的是,《飞驰人生》更加接近那个赛车手韩寒,狂野桀骜的韩寒。

02

赛车手张驰(沈腾)曾五度蝉联巴音布鲁克汽车拉力赛的冠军,却因私下与人在公路飙车超速被禁赛五年。本来满载荣誉,事业有成的沈腾人生一落千丈,被赛车队开除,曾经的酒肉朋友全部对他退避三舍,沈腾彻底沦为一名loser。

而这一切的源头却是五年前一个来路不明的婴儿,他被遗弃在了沈腾的车顶。沈腾思前想后,找遍前女友,也没查到孩子来历,最后亲子鉴定,与他并无血缘关系。可沈腾却领养了这个男婴。后来为了给他解决户口和学区房问题才答应跟人私下赛车。(小孩五年后貌似六七岁大,五年前应该只有一两岁,一两岁学区房,略微不合理,没必要这么着急)

沈腾在禁赛期间,倾家荡产,依靠卖炒饭维持自己与儿子的生活。但他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回荡,不断提醒着他要回归赛道。

终于,五年禁赛期过。沈腾找到过去与他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领航员,他的挚友尹正。尹正长发披肩,身材细长,看上去格外窈窕。(五年都不见,到重获赛车资格才找他,其实还是有点问题的)

因为沈腾驾照早被吊销,为了能够卷土重来,沈腾和尹正开始了考驾照之旅。

教练依旧是开心麻花团队的,就是《夏洛特烦恼》里的老师,三人碰撞自然摩擦出不少喜剧火花。

驾照问题解决,二人却还需要一辆赛车,而赛车的价格至少得一百万。沈腾、尹正一筹莫展,只得回到原来车队,寻求经理帮助。(经理还是开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里的教练,说这是开心麻花的电影我都相信)

经理却婉言拒绝,但念及旧情,给他们找了他们原来使用的赛车的车架。因为年久失修,车架锈迹斑斑,破烂不堪。

另一方面,一个富二代赛车手黄景瑜正摩拳擦掌,准备着自己的拉力赛计划。他在沈腾禁赛的五年里,难逢对手,加冕五连冠。但因为外人认为是沈腾不在,才使得竖子成名,黄景瑜因而无比在意沈腾动向。

黄景瑜找到沈腾住处,说可以提供赞助,让沈腾重返赛场,因为他明年即将出国,想在此之前亲手击败沈腾,并嘲道沈腾的驾驶手法是十几年前的过时技术。沈腾自尊心极强,断然地拒绝了他的帮助,硬撑着表示自己可以靠朋友不缺钱。(黄景瑜出场,狮子座特效,沈腾天马座特效,仿佛宿敌对视。而令我困惑的是黄景瑜与沈腾儿子好像父子,我还以为后面会出现类似父子相认的剧情)

沈腾与尹正偷偷去车队运自己的车架,但被看门大爷逮到,看门大爷招呼人与之对峙。突然,另一个沈腾的好友出现,正是本煜(《万万没想到》父王)。本煜是顶级维修工,但因为受伤退役。

本煜与二人相聚,三个老友开始商讨起如何捯饬一辆赛车。本煜认为至少得一百二十万,三人各自报出存款,远远不够。本煜坐到桌前,眼前现出一辆精细构造的赛车,他在图纸上算起组造这样一辆赛车需要的配件累计价格。最终需要一百万。

沈腾再次和尹正跑去四面八方地求人、找友,但去哪边,那边的朋友就是装醉,哭穷,极力敷衍两人。沈腾与尹正在路边抱怨起人情冷暖,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路过,对尹正叫:“美女,让一下!”尹正、沈腾随即哈哈大笑。

拜访大师,大师卖书《要么成功,要么更成功》成为富翁,但对二人不理不睬。二人便又琢磨出一个方法,参加真人秀,卖惨众筹拉赞助。但到了真人秀现场,评委席上赫然正襟危坐着黄景瑜,沈腾碍于脸面,怯场,想中途放弃,但在尹正的鼓励下,仍旧上台了。

因为沈腾不愿开口,便在外衣上印着“要赞助”三个字,要拉上外套拉链才能让人看见他“要赞助”的愿求。最后,因为拉链卡住,只看到“要赞”两字,黄景瑜便号召观众给他赞。(强行弄的笑点,完全可以弄个自动喇叭喊。就算非要弄衣服上,也可以印在衬衫上,脱衣露字不比拉衣露字快吗?此处无厘头)

几经周折,徒劳无功。尹正说道自己认识一个大哥,于是带着沈腾前去拜见。大哥是腾格尔,大哥要求他俩在衣服上印自己前女友名字,二人同意,大哥要求二人唱歌跳舞,二人不同意也得同意。

沈腾唱歌,尹正跳(钢管)舞,正是歌助舞骚,舞映歌逗。二人顺利拉到赞助,买了配件,让本煜组装出一辆赛车。

最后,边塞,车赛。

尹正驾驶运输车意外出了车祸,损坏了运输的赛车。绝望之际,黄景瑜宛如上帝,降临人间,伸出援手,将赛车修复。

但尹正因伤不能参赛,沈腾失去导航员,只得孤身面对茫茫沙疆、蜿蜒险途。

比赛开始,赛车启动,不多时,参赛的赛车手中不断有人遇到赛车故障等种种难题,而沈腾却凭借着自己在五年里的反复冥想,早已对魔鬼赛道了如指掌,轻车熟路,四平八稳。沈腾排位迅速攀升,直逼第一黄景瑜。

可赛车却突然出现了问题,好友劝他不要全速,但沈腾孤注一掷,加大油门,奋力向前猛进。终于他最先冲至终点,但赛车却不受控制,没法刹住,驶出悬崖。

沈腾生死如何,影片并没有明确交代。片尾彩蛋,沈腾带儿子与儿子同学父亲,一名飞行员开的战机比赛,他的赛车变形,弹出翅膀,向天空飞去。(个人以为,这属于想象,沈腾应当是去世了,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却飞驰人生)

03

韩寒的一生有三个阶段,《后会无期》的迷茫,叫少年;《乘风破浪》的澎湃,叫青年;《飞驰人生》的消沉,叫中年。

年少成名的韩寒,少年天才的韩寒也快要不惑了。人到中年,必定会失去年轻时候的血性,而变得碌碌。而韩寒之所以是韩寒,那他必然异于常人,中年人韩寒并未安于现状,依旧有着少年的锋芒。

我想韩寒并不是一直都是凌厉、敏锐、激烈的,他也应该遭到过某些打击,显得颓唐。正如沈腾所饰演的张驰,在被禁赛的五年里,落魄寒酸、潦倒穷困。韩寒也许也有过中年人危机的危机感吧,只是他迅速地就摆脱了,又变成了赛车手,回到了赛道,飞驰人生。然而,现实里,绝大多数人不是韩寒,人生并没有飞驰。

说回影片。《飞驰人生》算作一部及格的故事片,不错的轻喜剧。中间关于拉赞助的所有段落占去影片一半时间,而拉赞助就好像把三五个搞笑段子拼凑在一起,十分琐碎,缺乏联系。

什么叫故事?故事得围绕一个中心,得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然而,《飞驰人生》的一半时间里,有中心,无线索。比如,该略写的拉赞助桥段被无限拉长,又重复上演,却没有对剧情有任何推动。如果你把中间的四五段拉赞助桥段删减掉两三个,你会发现,对剧情毫无影响。

韩寒显然不擅长讲故事,更适合编段子。只是段子好笑,可把所有段子攒堆到一起,也不能成为一部电影。像他的好友叫兽易小星的《万万没想到》电影版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不过,作为轻喜剧,《飞驰人生》无疑是上乘佳作。里头的笑料本来我并不觉得有多喜感,但开心麻花团队大量演员的加盟,他们的倾情演绎却和韩寒的冷幽默相得益彰,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个人评分,《飞驰人生》八分,非常值得影院观看。

首发于公众号:竹本卯虎

生活的真相,“杀”死了20年前的韩寒 ,现状如何?

01、那一年,他22岁

2005年,博客兴起。

一种直面读者、实时反馈的全新交流方式,开始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

也是在那时,信息透明化的概念,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文娱界、新闻界、商业界……越来越多行业精英入驻新浪博客,尝试公共表达。

他们渴望用文字和思想,给中国社会竖起一道舆论之墙。

其中,一个少年横空出世、声名鹊起,成为了博客时代的第一红人。

他叫韩寒,那一年,他22岁。

韩寒的走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的文章针砭时弊,文风犀利幽默。

开通新浪博客前一年,韩寒所著小说《长安乱》,以首印40万册的销量,登上当年全国文学类图书排行榜第一。

再往前数,就是世人熟知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和退学风波。

而博客时代的兴起,给了这位少年一个契机,它像一管助燃剂,让韩寒红得发紫。

他以评判天下为己任,于是,年轻人称韩寒为“时代的良心”,而彼时的韩寒对这样的称谓嗤之以鼻:时无英雄,让我这样的竖子成名。

越是狂妄,越是混不吝,人们反而越爱他。

和今天民智已开的中国不一样,刚迈入21世纪不久的神州大地,还是一个亟需精神领袖的年代。

难得的是,被捧上神坛的韩寒,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

2010年底,他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所说:我想恐怕大部分人,是通过阅读我的文章来发泄积怨的。我的博客就像一个公共厕所。有些人匆匆忙忙地冲进来,完事后松一口气。

韩寒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一个在网上指点江山的,又怎能真的在现实中胜任领头人呢?

然而,面对名利,没有人能完全逃脱掉虚荣心。韩寒也不例外。

人们突然发现,韩寒笔下文字,开始变了质。少了理性和客观,多了煽动与偏激。

带来的后果是:一半人诋毁骂街,说他是文字之败类,社会之蛀虫。一半人爱之更深,视他为燎原之星火,自由之明灯。

有争议才更有热度,换成今天的话讲,就是有流量。

显然,流量小生韩寒,大可以朝这条大道继续走下去,只要躺在赞美里,怼天怼地到今天就好了。

好在,一个优秀的批判家,绝不止步于批判外在,韩寒超出其他愤青段位的,在于他更擅长批判自己。

02、彻底改变了韩寒

2011年,韩寒在博客发表《这事儿都过气了》。

文中说:

在我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生活糟透了,时日不多。在别人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生活挺安逸的,一切都好。所以,其实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

这是韩寒第一次正式对自己批判,或者说,他承认了自己的局限性。

如果说一年前,韩寒认为自己公共厕所的角色,一半是自嘲,一半是自豪。那么此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过只是群众情绪的垃圾桶。

他变成了一个时代的工具人,并且乐享其中。

2012年,韩寒幡然醒悟:

2011年,我自己的文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我写文章,完全发自内心的痛恨。我从这些批评中获得了很多的赞誉。于是我开始在意于这些赞誉,甚至不自觉的迎合。当我发现批评我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小心翼翼的时候。我自然高兴了一阵子。但后来我总觉得不对劲。我知道无论我说得多么对,我必然有地方错了。

紧接着,他在博文《我的2011》中,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批判。

最著名的,还是那篇《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

有时候,真相并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但真相,永远大于感情。感情,永远大于立场。

韩寒开诚布公地揭露:某些人为了迎合情绪,可以罔顾真相。

这句话,是在说给自己的读者听。又何尝不是在说给自己听,这次反省,彻底改变了韩寒。

韩寒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他的成长从来不源于妥协和逼迫,而是自己看透了社会的真相。

03、做一个建设者

再往后的五年,博客似乎成了韩寒的反思录。

没有人会想到,那个骂教育的韩寒,有一天会认为自己退学,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甚至转而为教育体制说话:十七八时写的随笔,针对二十年前的应试教育。时过境迁,现在看,很多地方解气但过激狭隘,未必都有道理。

没有人会想到,那个17岁在央视栏目《看见》上,一人舌战观众和教授的韩寒。有一天,会推翻自己当年的结论,并为当时的观众说话。

30岁以后的韩寒,不断地打着自己的脸,却惹怒了当年追随他的那批人。

他们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背叛感」:“韩寒,那个曾经的屠龙少年,转身自己变成了恶龙?”

他们咬牙切齿,他们愤愤不平,他们怒不可遏,最终,他们气不过,逐出圈外。

2016年,韩寒在一次演讲中,正式回应外界说他“变了”的言论:

以前我觉得,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许靠杂文,也许靠争论。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更多可能是靠商业、靠科学。

靠商业,靠科学,而不是靠杂文,靠日记。

记住这句话,四年后,一一验证。

2020年,新冠肺炎在中国蔓延,伴随而来的,是一场舆论的海啸。这次,我们看到众多媒体人,再次拿起了笔杆,打起了文仗。

喧嚣的舆论场里,唯独快40岁的韩寒,保持沉默。仿佛热闹再与他无关。

难道是韩寒不明白,舆论在一个社会里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

不过是因为,他同时知道舆论的局限性:它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当大灾大难来临,真正能拯救这个世界的,从来都不是杂文或日记。

而是商业和科学。

阿里,腾讯,民企国企,才在「改变世界」;李兰娟,钟南山,张文宏,才是「时代良心」。

而这一切,韩寒在四年前那次演讲中,已经说得足够通透。但那时没有人听,也没有人信。

人们只会说:韩寒变了,他被权势和金钱蒙蔽了双眼;韩寒怂了,他不再像之前那般敢怒敢言。

这些追随者绝不愿意承认的是,韩寒只是成长了。偶像早已看透这个世界的真相,而粉丝却还在原地踏步。

愤怒作为情绪发泄的出口,从来都是诱人且成瘾的。但一辈子吸食愤怒,何尝不会让人生变得肤浅而苍白。

2010年,森林里出现了两条路。

年轻的韩寒选择了更难走的那条:做一个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批评者。

这改变了韩寒的一生。

点击展开全文
精彩推荐
李春平是哪里人,李春平是做什么的 唐朝皇帝列表上的简单介绍 于慧老公是谁?于慧和赵燕国彰是两口子吗
相关文章
谢晖的神秘女友照片,动员谢晖的足球生涯 丢钱多少报警派出所才受理?盗窃罪处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中年女人油腻的表现有哪些,油腻的中年女人照片来了 平流雾是怎么形成的,平流雾有什么危害吗? 600所本科院校改成职业教育学院,附600所学校名单! 男生给你发摸狗头表情是什么意思,女生给男生发摸狗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