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敏在香港的地位,张明敏在香港的遭遇
2023-01-26 16:27:32未知 作者:admin
求歌手张明敏的资料
姓名:张明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6.09
星座: 血型:
嗜好: 身高:170cm
国籍:中国 籍贯:香港
作品:《乡间的小路》《毕业生》《梦驼铃》《一剪梅》《天籁村》《我的中国心》《青年人,中国心》《新世纪的太阳》《凡人恋曲》《 尘缘》《忏悔》
张明敏简介
张明敏(1956年9月-)是香港著名的民歌歌手,因为他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并于同年结婚。
1983年2月,张明敏受到香港青年联合会的邀请而录下《我的中国心》。1984年张明敏在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袁德旺的邀请下再次演唱此曲,凭此曲成名。除此之外,张明敏流行的民歌有《中华民族》、《我是中国人》、《外婆的澎湖湾》、以及《爸爸的草鞋》等。
现时(2005年),张明敏担任香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执行董事。
详情:
张明敏的演艺生涯证明了他是个歌坛的强者,打从1979年开始他的演艺生涯 以来,他一直注重勤学苦练,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求把最好的歌曲、最佳的演艺 奉献给亲爱的听众和观众。他接受过戴思聪、宋迟、魏秀贤等许多位老师的严格 训练,并深得他们的好评。
1984年,张明敏凭一曲《我的中国心》成为尽人皆知的香港著名歌手,现在,张明敏已成为香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执行董事。20年来,他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
电子表厂的小工
张明敏1957年生在香港,曾是九龙一家电子表厂负责校时的小工。他自幼喜欢唱歌,一直想成为一名歌手,也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但除了在22岁那年获得过一次全港业余歌唱大赛的冠军外,几无任何成绩可言。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张明敏以民歌手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但始终是个小角色,生活还是靠在电子表厂的工作。
1983年2月,香港青年联合会的工作人员找到张明敏,要录一首爱国歌曲,名叫《我的中国心》,想请他去试唱一下。因为当时香港演艺界肯唱国语歌的大牌少之又少(觉得“国语歌”土),又完全是公益性的,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张明敏是一个无名小辈,他觉得无所谓,就去了。他一唱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首歌,旋而他拿这首歌作为主打录了一盒磁带投放市场,那时他没有钱,只能一切就简,磁带投入市场后,几乎没有什么反响。他很失望和沮丧,依然做他的职业工人、业余歌手。
央视春节晚会改变命运
1984年1月,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华访问,发表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权。当时,正在做着央视“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袁德旺想请一位香港演员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为了解香港演艺界的情况袁导来到深圳,因为那儿能看到香港电视台的节目。但他们没找到一首合适的歌。一天,他们乘车外出。路上,司机放了一盘磁带,车里立时响起了《我的中国心》的优美旋律。袁德旺越听越激动,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歌吗!他迅速翻录了这盒磁带带回到北京,给上级打报告,希望能请《我的中国心》的原唱张明敏来北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这个报告很快被批准。
张明敏成了第一个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香港演员,并是第一个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连唱了两首歌的人。由于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张明敏在内地一夜之间成为红歌星。虽然《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并没能让张明敏挣到什么钱,但他毫不在意,觉得这首歌给他带来的精神及政治财富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尽管张明敏在内地很有名,可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讲普通话,唱国语歌的人在香港没有市场,因此靠唱国语歌走红内地的张明敏在香港依然无声无息。为了生活,他只能又回到电子表厂当工人。
唱歌成了副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明敏开始经商,他开办过卡拉OK厅、酒廊、公共关系公司和广告公司,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止。经过多年奋斗,如今张明敏成为香港一家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
斗转星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风靡神州大地的爱国歌手,如今唱歌已成为副业。张明敏深有感触地说:“我想我的人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大的变化,全凭一首《我的中国心》所赐。”
当年张明敏被邀请参加春晚一夜爆火,那导演为什么选他去呢?
当年导演组到香港找歌手上春晚,导演在香港的出租车上听到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导演觉得张明敏各方面都符合春晚的要求。于是经多方打听才找到当时还在电子厂上班的张明敏,后来才有我们在春晚看到的经典。
张明敏是香港一名打工仔,按他自己说唱歌是在澡堂里练习的
他的出身与我们较接近。当时中国正起步开放改革,吸引外资,支持华侨回国创业。那时张明敏把《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等有港台风味的歌曲,风格带回国内。令国人耳目一新。也奠定了在乐坛中的位置。
那个年代很多喜欢听港台歌星的歌曲,比如邓利君、刘文正和张小英等,《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和随后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在内地观众和听众能够力压港台歌星的歌曲,其实是爱国的象征,历史使然。所以张明敏上春晚就不奇怪了!
《我的中国新》之所以被央视春晚邀请参加演出,我想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张明敏音质宽广,歌声嘹亮,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和浓郁的流行音乐气质。二是歌曲本身符合春晚的要求条件《我的中国心》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三是香港澳门回归的前奏曲,正值《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公告决议》刚刚签署,这是符合香港回归祖国的需要。四是香港不同的音乐风情,能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也能给祖国人民耳目一新之感。
春晚导演黄一鹤在筹备节目中他去了深圳,很偶尔在小巴上他听到了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此歌的歌词吸引了他,又配合当时中英谈判香港的形势。张明敏就上了84年中央春晚舞台,刚好此歌又是普通话,如是粤语歌,黄导演也不一定听得懂,也没有今天的张明敏。
具有爱国之心的张明敏,是怎样时刻用歌声传递正能量的?
张明敏是香港著名的爱国歌手,他特别擅长演唱具有爱国色彩的歌曲,最著名就是《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可谓风靡全国,歌声传遍神州大地,催人振奋,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传递了正能量。就在今年武汉疫情期间,他还创作了歌曲《我们能》,表达了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可以说歌词与时俱进,很有时代感染力。
张明敏从小喜欢唱歌,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由于家境清贫,他未能如愿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但是他没有抱怨,依然坚持苦练,勤奋学习,终于自学成才。凭借优秀的演唱技艺,他获得了全港工人演唱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演唱赛两项冠军,在香港有了一些名气。随后当地一家唱片公司,为他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乡间的小路》。从此,张明敏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张明敏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当他看到日本在教科书中篡改侵华历史时,立即引起他的愤慨。他推出了个人第二张专辑《中华民族》,在当时的桥跑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鉴于张明敏的爱国热情,著名歌词作家黄沾、王福龄专门为他谱写了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该歌曲一经发行,销量很快突破百万,还获得了白金唱片荣誉奖,在歌迷中掀起了巨大的高潮。
1984年,张明敏应邀参加央视春节晚会,也是第一位赴大陆演唱的香港歌手。他在晚会上真情的演唱了《我的中国心》,立刻得到大陆观众的热烈欢迎,迅速流行全国,张明敏也在大陆一夜成名,红遍全国。成名后的张明敏,在大陆举行了很多义演活动,比如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为北京亚运会,为希望工程等。他举行如此多的义演,真正的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他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传递了正能量。
我的中国心歌曲原唱
《我的中国心》歌曲原唱是张明敏。
我的中国心》的演唱者张明敏出生于香港一个归侨家庭。母亲曾是一位流落异国的华侨,在辗转生活中饱尝歧视之苦,对祖国有着浓烈的感情。她常常叮嘱孩子们要热爱祖国,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创作完成之初,许多香港歌手对演唱此曲并没有兴趣,一则感觉不够时尚动感,二则对国语演唱也并不擅长。《我的中国心》作词者黄沾听闻张明敏擅长国语演唱,便欣然邀请。
1984年的除夕夜,张明敏和奚秀兰两位香港歌手分别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此后,张明敏与《我的中国心》紧紧相连,成为全世界华人的一种精神象征。
扩展资料
《我的中国心》
作曲 : 王福龄;作词 : 黄沾;编曲 : 吴智强
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们的中国心:歌曲《我的中国心》诞生记
张明敏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港台歌手?
一.时也运也,波澜再生
张明敏1956年生于香港,自幼喜爱唱歌,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天赋,在年轻时曾是九龙一家电子表厂的小工。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香港青年联合会找到他,让他试唱一首名为《我的中国心》的爱国歌曲,张明敏一下子爱上了这首歌,随后便以这首歌为主打录制磁带投放市场,因为他当时没有钱,只能一切从简,磁带投入市场后并没有什么反响,他只能继续当他的职业工人、业余歌手。
二.时也运也,机遇来临
到了1984年1月,“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当时身为1984年春晚导演的黄一鹤想请一位香港演员来参加春晚。偶然有一天,在车上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黄一鹤激动万分,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随后向上级打报告,很快得到批准。就这样,张明敏登上了春晚,他也成了第一位登上春晚的香港歌手,并且这次的演唱是张明敏在内地一夜之间成为当红歌星,这次演出也成了他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三.时也运也,实力使然
张明敏用他醇厚又带有金属质感的磁性嗓音成功演绎了天下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挚爱深情,让当时的内地听众知道了香港不是只有“靡靡之音”,更有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和热爱。这首歌曲还让无数海外华侨心潮澎湃、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