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启示
2023-03-01 13:01:04www.15lu.com 作者:admin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甩手的故事(中英文对照)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上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的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Socrates, the great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ce, said to the students, "Today we learn only the simplest and easiest thing to do.
Everyone throws their arms forward as far as possible and then as far back as possible. Say, Socrates demonstrates it once. "Starting today, do 300 times a day. Can you all do that?“
The students all laughed. After a month, Socrates asked the students,'Throw your hands 300 times a day. Which students insisted?'Some 90% of the students raised their hands proudly.
Another month later, Socrates asked again, this time only 80% of the students had persevered.
A year later, Socrates asked you again, "Tell me, the simplest hand-shaking exercise, which other students insisted?" Only one person in the classroom raised his hand. This student was Plato, who later became another great philosopher in ancient Greece.
扩展资料:
苏格拉底的其他轶事
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里给柏拉图讲的故事是什么?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 充满信心地出去 。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 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 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 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听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一个故事吗?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与“每天甩手三百下”一样,学习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修炼。一如既往地做好简单的事情,是坚持,是积累,时间长了,便会内化成为人的一种韧性。
柏拉图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决不是每天坚持用手三百下的结果,而是在于他在无人监督与无人苛责之下,没有随波放弃,而是承诺有信,坚持到底。
坚持是最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坚持又是最困难的,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下来。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午)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雅典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柏拉图家境优裕,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文法、修辞、写作成绩优秀,并对文学很感兴趣,写过不少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他身体健壮、体力过人,非常喜爱体育活动,擅长多项运动项目。他也喜爱音乐和绘画,并有较高造诣。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共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
他逃离雅典后游历了许多地方,如文明古国埃及、北非的希腊殖民地昔勒尼、意大利岛南部的城市塔林敦、西西里岛的城邦叙拉古等。在叙拉古由于与该城邦的僭主发生政治分歧,触怒了僭主,被卖为奴隶,幸遇朋友相助将他赎出,送回雅典,那时他已40岁。
在游历中,他接触了各国的政体,会见了许多著名学者,学习了各国的先进科学知识,这对于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回国以后,他在雅典城郊创办了一所学园,名叫阿卡德米(Academy)。他在这所学园里从事学术研究、著述和教学活动达40年,直到去世。
有一个关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坚持不懈的故事谁知道啊?
柏拉图的故事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此时的柏拉图很年轻,在学识上与后来的哲学家柏拉图相比仍显稚嫩,但已表现出一个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心理素质。他在成为哲学家之前,大部分时间仍然显得平淡无奇,所不同的是在那些人们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复中,柏拉图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两个同等条件的人,一个学习坚持不懈,一个学习浅尝辄止,两年以后,差别会很明显。这个故事会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值得我们深思。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什么关系
1、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共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
2、柏拉图提出了比苏格拉底更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最著名的一本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当时希腊各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够理想,弊端很多。于是他把当时希腊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当时希腊以外(如埃及等)的政治制度加以分析、比较、综合、总结,设计了自己的一种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国家。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雅典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柏拉图家境优裕,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文法、修辞、写作成绩优秀,并对文学很感兴趣,写过不少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他身体健壮、体力过人,非常喜爱体育活动,擅长多项运动项目。他也喜爱音乐和绘画,并有较高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