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路驿站-有趣,有答案!

15路驿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秘闻 >

朱元璋后代有多少人?朱元璋后代取名规则揭秘

来源: 摩登先生 作者: 摩登先生 发布时间:2019-04-12 09:07:02
朱元璋明朝第一代皇帝,乞丐和尚出身,据说朱元璋长相其丑无比,朱元璋有一个正室是马皇后,还有20多个嫔妃育男孩26名,女孩16名合计42名后代。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朱元璋后代有多少人?

朱元璋称帝后,把朱氏家族所有潜在的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他本人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他又鼓励自己的后代多生子女,不必承担任何工作,只需按人头领俸禄。于是,明弘治五年(1492),我们在史书中见到山西巡抚杨澄筹上报的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晋府的庆城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老朱家的生育记录,到这一年的八月即生有子女九十四人,孙一百六十三人。庆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长,仅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个缩影。据王世贞估算,每十几年,明宗室人数增加百分之五十。另据徐光启推算,明宗室人数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数总共五十八人,永乐年间增至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至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增至八万多人(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而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如果大明王朝能“再活五百年”,那么朱姓子孙迟早会压塌半个地球。



朱元璋后代取名规则揭秘:

中国历史上每个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千秋万代延续下去,所以在给后代取名号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打上了这个梦想的烙印。
 
秦始皇的做法直接而简单:他自称为“始皇帝”,子孙后代继位则称为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做法则复杂得多,他一方面仿效宋太祖赵匡胤给子孙后代定字辈,规定姓名格式为:姓+字辈+名,还规定取名用字必须用“五行偏旁者”,即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字,而且要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即以五行循环相生为顺序,这个顺序是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的,因朱元璋的儿子都以“木”字旁的字为名,如朱标、朱棣等,所以他在定字辈和取名规则时从第三代开始。这种取名方式在中国姓名文化史上可谓别具一格,对后世中国人取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避免重名建礼法秩序
 
朱元璋定下复杂取名规矩
 
为什么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取名定下如此复杂的规矩?其动因和目的是什么?从历史背景和家庭背景来看,朱元璋这种“正名”行为首先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强调自己是汉文化的继承者;其次是重建家族礼法秩序,使子孙后代辨亲疏、别昭穆,并用五行循环相生来寄托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愿望。此外他用这种命名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使子孙后代能够避免重名。
 
元代统治者排斥汉文化,不让普通老百姓取正式的名字,只能按排行和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朱元璋的家族就深受其害。朱元璋曾亲自撰写自己的家族史,名为《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记》,其中记载了朱元璋祖宗五代的名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朱仲八,生三子,第三子名百六,为朱元璋高祖。朱百六有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父。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是朱四九的长子,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朱五一,小的叫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五一、朱五四各生四子:朱五一之子名字依次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之子名字依次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重八就是朱元璋的原名。
 
朱元璋的父亲名五四,可知是其父母年龄合计五十四岁出生的,朱元璋原名重八,是按排行取名。家族里好几代人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当他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并有了一些地位后,便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对“朱元璋”这个名字的含义,史书没有作解释,现在有些人认为,“朱”与“诛”谐音,“朱元”暗含“诛元”之意,“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名字的整体含义就是用利器灭掉元朝。这种解释对“璋”字的理解有误,“璋”即玉璋,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玉器,据《周礼·考工记》,当时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其用途为:“天子以巡守,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可见玉璋是军权的象征,明太祖以“朱元璋”为名,准确的含义应该是用武力推翻元朝。当然,这是不是他的取名本意,他没说过,谁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只能“望文生义”了。
 
五行观念源于上古
 
历代皆有人以此入名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给儿子们拟定了不同的字辈,每房各有二十字。如太子朱标一房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因太子朱标早亡,朱元璋立嫡孙朱允炆为继承人,朱允炆继位后,发生“靖难之役”,皇帝宝座被四叔燕王朱棣夺走了,燕王家族变身为帝系。朱元璋给燕王一房所定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故《明史》中所记载的明代皇帝,从仁宗朱高炽开始均属燕王(明成祖)世系,如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等。
 
五行关系有相生,也有相克。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克都是循环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构成阴阳五行学说。古人认为,万事万物皆有五行,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朝代的更迭是五行相克,称为“五德相胜”。如宋代是木德,元灭宋,故元为金德,明灭元,故明为火德,清灭明,故为水德。五行相生关系可以比喻为父子伦理关系,如《春秋繁露》中所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父子也。”即可视木为父,火为子,火为父,土为子,其他类推。因此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利用五行相生原理给子孙后代取名,在这方面,朱元璋起到了承前启开的作用。
 
五行观念源于上古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盛行于两汉以后。以五行字入名,历代皆有。如南齐高祖萧道成十二子中,有四子名为萧映、萧晃、萧晔、萧暠,名字中均有代表太阳和火的“日”字。其余八子之名均有“金”字旁,如萧锵、萧铄、萧锐等。用“五行相生法”给子孙命名,在唐代已出现,唐初曾任广州都督的毕构,其弟名为毕栩,兄弟俩之名皆有“木”字旁,毕构之子名为毕炕,父子之名构成木生火的关系,毕炕之子名为毕坰和毕增,又构成火生土的关系。
 
宋代朱熹秦桧家族也采用五行取名
 
在宋代,已有不少家族采用这种命名法给子孙取名,其中最有名的是秦桧和朱熹家族。秦桧之父名秦敏学,从秦桧这一代开始,同辈人采用“木”字旁的五行字,下一代人命名用“火”字旁字,第三代人命名用“土”字旁字,第四代人命名用“金”字旁字。秦桧的兄弟名为秦彬、秦梓、秦棣,秦桧的养子(本姓王,为秦桧妻兄王唤之子)名为秦熺,秦熺之子名为秦埙、秦堪、秦坦,秦埙之子名为秦钜。四代人名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关系。
 
朱熹(“熹”字在古代为“火”字旁)之父名为朱松,朱熹之子名为朱墅、朱埜、朱在,朱熹的孙子名为朱鉴,曾孙名为朱浚,朱浚之子名为朱林,朱林之子名为朱炣,朱炣之子名为朱塈。朱氏一门数代,从朱松开始,命名取字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循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祖宗的血脉。
 
以上所举例子,都是单名,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取名的独特之处,是规定从第三代起只能取二字名,人名中上一字代表辈分,下一字为五行字,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循环往复、有条不紊。这种取名方法,既吸收了宋太祖的字辈取名法,又吸收了唐代毕构家族、宋代的朱熹家族等的五行相生取名法,使子孙后代的名字辈分分明,亲疏明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秩序井然。如一看明神宗朱翊钧之名,便知他是燕王朱棣的第八代传人,为燕王房“翊”字辈,名字的五行属金。再看明代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之名,便知他属燕王房“由”字辈,名字的五行属木。朱元璋所定辈分字,均寓意深刻、美好、吉祥,五行字只规定偏旁和顺序,让子孙自己挑选,又给后代留下了一些取名空间。这种取名方式虽然难免呆板,欠缺足够的灵活性,但明清时期的大家族都乐于采用。
    责任编辑:摩登先生
    细数:陪伴着十二星座长大的那些童年零食

    2019-04-06 01:52:05

    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其实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因为星座的特质,每个星座从 ... [详细]

    本命年虎年要注意什么,五点小问题需要注意

    2022-04-08 14:52:03

    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中,本命年是要穿红内裤、红袜子,扎红腰带的,因为传说人们在 ... [详细]

    本命佛的佩戴注意事项,怎么查自己的本命佛?

    2019-03-23 01:52:02

    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里的一种十分特殊的佛,是千年以来许多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 ... [详细]

    星座的由来传说揭秘,传说中星座是怎么划分出来的?

    2019-05-01 01:59:00

    历史上关于星座的说法有很多,而且几乎每个星座都有一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的 ... [详细]

    毕业照站位预示未来,毕业照站位的神解析

    2019-03-28 12:22:01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毕业照是每个毕业生离开校园之前必做的一件事,有人在网上分析 ... [详细]

    最新科技

    历史秘闻

    资讯排行

    首页 - 娱乐有料 - 天下奇闻 - 星座星盘 - 最新科技 - 历史秘闻 - 大千世界 - 手工编织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0-2019 15路驿站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19736号-1
    网站邮箱:#######

    返回顶部